水稻刚刚开镰,尚未收割完毕,许多客商已经云集汤原,出现了先汇入货款排号等货、产品供不应求的销售态势。这个具依托米业加下龙头企业,完善产购加销体系,走出了一条绿色水稻产业化经营之路,取得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减负的良好效果,他们主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打好“四张牌”。
在产业化关键上下功夫。打好龙头创建牌。2000年,这个县采取政府帮一块、企业筹一缺、职工投一块的办法,在原香兰粮食加工厂的基础上,组建了大型稻谷加工龙头企业??香兰米业公司。企业新上6条水稻加工生产线,先后取得了QS食品安全标识准入资格和ISO国际质量认证资格,年加工水稻能力达到25万吨,被确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延伸稻米加工产业链,他们引进了杭州中谷粮油公司等3户大型企业,开发米糠油、系列脂肪酸和天然VE、谷维素等高附加值产品。目前,这家企业已经成为国内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体的最大米糠加工企业。
在产业化基础上下功夫,打好基地建设牌。这个县拥有水田面积40万亩,今年,他们建设了20万亩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药、统一供肥、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的“五统一”,确保达到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技术规范标准。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他们实行了订单种植,以水稻每公斤加价5分钱签订订购合同,仅此一项就使全县水稻种植户增收400万元。
在产业化核心上下功夫,打好利益联结牌。这个县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努力在订单收购、企业联合、产销合作等方面,大胆创新,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他们改变了企业与农户一次买断粮源的低层次经营,形成了农户负责原料生产第一车间,龙头企业负责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的新型合作关系。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重点推行了一次结算价、分期结算价、入股分利价3种灵活的收购方法。为了防止出现不正当竞争现象,他们还实行了一地一设代理商制度。
在产业化保障上下功夫,打好名牌战略牌。“汤旺河”牌精制大米是省工商局授予的著名商标品牌,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米”称号。他们充分发挥知名品牌的辐射作用,对县内稻谷加工企业进行了品牌整合,突出产品的绿色食品特点。
为了让“汤旺河”品牌在全国叫响,他们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上播发广告、专题片,组织企业参加了三江国际旅游节、“哈洽会”、“绿博会”、“广交会”等国内经贸洽谈会和日本、新加坡等国际食品展销会,形成了形象广告和产品广告相呼应的立体宣传格局,初步形成了本地市场与外埠市场、连锁经营与网络销售相结合的市场销售网络。现在,“汤旺河”大米已被河北省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局列为免检产品,被河南郑州确定为当地军供产品,打入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国内15个省、22个城市和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