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去年增产2.5万吨
上下一心奋力拼搏 战胜干旱夺取丰收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攀天阁乡是世界高海拔水稻种植基地。在这片平均海拔2680米的高原坝子里,目前种植高海拔水稻1470亩,其中黑谷为攀天阁特有品种,亩产200-300公斤,已有百年历史。
秋收时节,我省广袤的田野传来喜讯,据省农业部门的最新统计,今年全省虽然遭遇特大干旱,但在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下,抗旱救灾取得丰硕成果:全省粮食作物总产预计达到1512万吨,比去年增产2.5万吨,再次突破300亿斤大关。
今年我省遭遇5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重的春夏干旱,在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下,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展开了抗旱夺丰收的艰苦战役,全省投入5亿元资金抗旱救灾。先后调水、抽水、提水、运水15亿立方米,实现抗旱浇灌面积4000多万亩,通过补栽补种,保证了春耕生产的满栽满插,全省共种植大春粮食作物4686万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05%,晚秋作物种植面积翻番,由去年的350万亩扩大到今年的800余万亩。大灾之年夺丰收,充分显示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所发挥的重要效益。
农田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夺取粮食生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通过实施2500万亩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滇中现代化农业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和商品粮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使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生产连续跃上新台阶。
各级涉农部门狠抓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全省对88个边境贫困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连续拨出1.1亿元资金,落实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派出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把农民急需的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加强农资市场的供应和监管,把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及早供应到农户手中,及时发放支农贷款,一系列惠农护农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强化科技支撑,实施良种良法,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强大动力。紧紧围绕“科技入户”和测土配方施肥行动计划,我省进一步优化种植和品种结构,大力推广优质、杂交良种,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举办科技样板和技术培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省共抽派农业专家和科技人员8万多人次,进驻1100多个乡镇、4500个村,累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000多场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约500多万人次。全省共推广水稻良种1110万亩,玉米良种1340万亩,地膜覆盖3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040万亩,努力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进入雨季后,全省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全省农业中耕管理紧紧跟上,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重点,狠抓科学管水、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大春粮食作物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据省农业厅统计,全省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2200万亩次,比去年同期减少500万亩次,防治面积3000万亩次,同比减少1400万亩次,全省水稻一二类苗比例占80%以上,玉米一二类苗占75%以上。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的强大合力,保障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灾之年夺丰收目标的最终实现。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