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在今年降水仅有60毫米的盐池县惠安堡镇麦草掌村农民李兴仁老汉家看到,200多平方米的院落全部硬化成水泥防渗集雨场,水窖早已蓄满。老汉告诉记者说:“现在蓄的水,够5口人吃2年,再不为吃水发愁了。”
盐池县年均降水量不超过300毫米,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不少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多年来,县上通过多种具体措施,解决了部分群众的饮水困难,但仍有1万多户农民因居住分散,且没有就近可利用的固定水源,一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饮水难问题。今年中部干旱带遭受50年未遇的大旱,眼看投资、捐资建成的水窖面临罐破、顶塌、储不上水的境地,盐池县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认真总结当地农民多年集水的经验教训,寻找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县水利局把水窖和屋檐集水、集水场设计成三位一体,将原本数量有限的无效降水汇聚成可供人畜饮用的有效水源,巧妙地破解了困扰当地农民多年的人畜饮水难题。一个100平方米的集雨场,在年降雨量300毫米的地区,三四口人完全可以解决饮水问题。
今年,该县结合全国妇联母亲水窖行动、联合国粮援项目和港、澳、台同胞捐资建窖等项目,在高沙窝、惠安堡等乡镇实施了“政府补贴、群众投劳、统一规划、达标验收”的集雨工程,户户受益。石湾村380户人家,有340户建了集雨场,最近,县水利局又给该镇下达了1000个建集雨场的指标。6月至9月,该县已有2000多户农民的水窖靠集雨场蓄上了水。3年内,随着集雨场的陆续建成,全县剩余的3.8万饮水困难的群众将告别饮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