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为先导 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
2005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00亿公斤大关
未来五年将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以上,粮食总产达到130亿公斤以上,争取到“十一五”末期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据农民日报报道,2005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00亿公斤大关,达到102.65亿公斤,从明确目标到实现目标,只用了短短的10年时间。那他们是怎样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粮食生产能力的历史性跨越呢?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局长隋凤富。
隋凤富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多年来,垦区坚持以农业机械化为先导,本着“总体布局、分步实施、阶段推进”的原则,从1978年开始,通过引进世界先进农机装备,先后建成了3万亩、30万亩、3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改变了传统农业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垦区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良种繁育、模式化栽培、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农业航化作业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2%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通过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的采用,垦区水稻亩产达513.6公斤,大豆亩产168公斤,平均增产幅度都在24%以上,累计新增粮食0.75亿公斤。
为了促进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农业转变,垦区坚持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在东部农场重点发展水稻、玉米种植,在西部农场重点发展小麦、大麦、大豆种植,初步形成了水稻、玉米、大豆和麦类的四大作物优势种植带。特别是针对垦区四江环绕、河流贯通,低湿易涝耕地面积大,旱田作物难种、难管、难收,产量低、风险大、效益差的实际情况,实施“以稻治涝”战略,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种植。2005年水稻种植面积由1990年的87.6万亩扩大到1106.2万亩,产量增加到57亿多公斤,占全局粮豆总产量的55.9%,使水稻生产发展成为垦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粮食总量突破100亿公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谈到下一步的打算时,隋凤富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对发展现代农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垦区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垦区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用五年时间,在提高现代农机装备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水利工程、种子工程、植物保护工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工程、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工程、交通道路等工程建设,使黑龙江垦区具备较为完备的灌溉、防洪、除涝和防灾减灾等工程体系,改善区域内的生产条件,提高种植技术、管理水平、产品品质和产量,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以上,粮食总产达到130亿公斤以上,争取到“十一五”末期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东北网 申保珍)
精准化生产 科技化提升 产业化经营
“十五”我国农垦生机勃勃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节水滴灌沙盘引起参观者的浓厚兴趣。截至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已经推广农业滴灌150万亩,田间节水50%,年节水1.8亿立方米。棉花平均单产提高50公斤,每亩地增收近200元。
据悉,在农八师,不仅是滴灌,精准播种、精准施肥和田间作物生长动态监测等先进农业技术得到了全面推广,目前当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已达85%以上,农业商品率达80%。
从2002年开始,黑龙江垦区大规模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字遥感、信息化农业机械,对耕地实施保护性耕作,垦区3000万亩耕地,田间作业机械化率达90%以上。
“十五”时期,我国大部分垦区实施了节水农业、精准农业等示范工程,农业生产集约化、产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构建了现代农业体系。
各垦区主攻科技进步,不断提升我国农业产业水平。优质专用良种推广、大豆两密一膜、水稻叶龄诊断管理、棉花精准高密度栽培、畜禽工厂化饲养、天然胶乳微生物凝固、香蕉机械化采摘和保鲜等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地提升了产业水平。如,黑龙江垦区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累计推广1046万亩,亩均增产44.36公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精准高密度整套技术推广面积达700万亩,亩产提高40公斤。目前,农垦主要农作物良种率达95%,农业新技术覆盖率达7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7%。
产业化、集团化经营使产业优势更加突出。目前,农垦系统拥有上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8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6家,带动农户26.85万户,今年实现销售收入比去年又有大幅增长。各垦区建成了一大批有地域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的主导产业。如,北方垦区的大豆业、精米业、棉花业、乳业,沿海垦区的外向型和高效农业,城郊垦区的乳业、菜篮子、都市服务业,南方垦区的橡胶、糖、剑麻和热作产业等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对当地农业生产经营起到了有力的示范和拉动作用。
5年来,农垦系统优质粮、棉、胶、奶、糖和种子等主要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吨,商品率达84.57%,其中,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能力突破了100亿公斤;棉花总产达到11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0%,其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总产突破9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