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新闻动态

2006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测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发表时间:2006-01-09 点击:
【字号:   打印

  我省植保部门根据冬小麦秋苗发病情况、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调查、冬小麦品种布局、长期气象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06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呈中度偏重发生趋势,具体预报如下:

  一、预报结论

  1、小麦条锈病:陇南、天水及中部阴湿晚熟麦区大流行,陇东中度偏重流行。全省属大流行,流行面积800-1000万亩。

  2、小麦白粉病:全省中度流行,局部偏重发生,主要流行区域在陇南、天水、平凉和中部阴湿麦田。全省发生面积700万亩左右。

  3、麦蚜、黄矮病:苗蚜全省中度偏轻发生;穗蚜河东中度偏重发生,河西中度偏轻发生。麦蚜全省发生面积900万亩左右;黄矮病在南部中度发生,中部麦区点片发生。

  4、叶蝉、红矮病:叶蝉中度偏轻发生,庆阳北部及中部旱塬山地偏重发生,全省发生面积250万亩左右;红矮病局部发生,主要发生区域在庆阳北部子午岭沿线。

  5、麦蜘蛛:全省中度发生,川旱地及半山向阳麦田偏重发生,主要危害区域在陇南、陇东麦区,发生面积400万亩左右。

  6、地下害虫:中度偏轻至中度发生,发生面积600万亩左右。

  7、小麦吸浆虫:轻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

  8、玉米红蜘蛛:中度偏重发生,主要为害区域在河西及沿黄灌区玉米田,发生面积300万亩左右。

  9、棉铃虫:中度偏轻发生,主要为害区域在河西棉花、玉米及蕃茄制种田,发生面积300万亩左右。

  10、蔬菜病虫害: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其中美洲斑潜蝇、温室白粉虱中度偏重发生;小菜蛾、菜青虫中度发生;黄瓜霜霉病、瓜类白粉病、蕃茄早(晚)疫病及豆科蔬菜灰霉病中度发生。

  11、农田杂草:中度偏重发生,以川水地发生较重,发生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

  12、农田鼠害:全省中度发生,局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00万亩左右。

  二、预报依据

  1、越冬菌源量大,虫源基数偏低。小麦条锈病发病早、范围广、程度重。秋苗期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程度明显重于近年同期,属偏重发生年份。全省秋苗发病面积487万亩。白粉病发生程度与历年同期相当。由于秋季降水偏多,麦蚜、麦蜘蛛的虫量基数偏低。

  2、小麦品种布局及麦田生态环境对病害流行十分有利。目前我省小麦主栽品种抗病性较差,感条锈病品种面积在80%以上,小麦白粉病几乎没有抗病品种,这是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流行危害的最大隐患。秋季雨量充沛,气温偏高,小麦秋苗长势好,良好的生态条件也有利于小麦条锈病菌的越冬。

  3、冬春气象条件对病虫害的越冬及早春发生为害较为有利。据气象部门预报,2006年1-2月降水,河西偏少1-2成,河东偏多1-2成,全省大部分地方气温略偏高,其中1月略偏高,2月略偏高。春季3-5月降水,河西略偏少,中部偏南地方略偏多,省内大部分地方偏少1成左右,全省大部分地方有春旱。全省春季气温略偏高,其中3月份略偏高,4月、5月接近常年,无明显春寒或倒春寒。3-5月份,中部偏南地区降水略偏多的气候条件,比较有利于条锈病、白粉病的发生流行,也对早春麦蚜、麦蜘蛛、叶蝉、中华鼢鼠的发生危害较为有利。

  针对我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中度偏重发生的趋势,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报,特别要加强越冬情况的调查,及早制定防治预案,做好防治药械的准备,提高预报速率,扩大测报范围,由侧重粮食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积极向蔬菜、水果、棉花、油料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延伸,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行电视预报制度,建立病虫害快速反应机制。要强化早春应急防治,利用省上统一配发的防治药械,组建专业化机防队,对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进行早防治、统防统治、群防群治,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不因防控不力造成大发生、大流行。(来源:甘肃省植保植检站)

(责任编辑:wq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