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细心市民会发现,在上海一些超市的冷却肉专柜,原先“上食”牌冷却肉的检疫章已经悄然更改为“五丰上食”品牌的大红色检疫章。“五丰上食”冷却肉来自去年底刚刚建成投入试生产的上海五丰上食食品有限公司,这是上海首家大型现代化肉类加工中心,也是“十五”期间市政府立项的“上海市工商领域重大骨干项目”。它的建成,标志着市政府落实国务院《家畜屠宰场设置规划》,切实保障市民肉类食品消费安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上海五丰上食食品有限公司由隶属于香港华润集团的香港五丰行有限公司和锦江国际集团公司共同投资3.6亿元兴建的,其中香港五丰行出资51%,锦江国际出资49%。公司年设计屠宰生猪300万头,可满足上海市场三分之一的猪肉消费需求。记者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穿上脚套,进入坐落于嘉定朱桥的上海五丰上食食品有限公司。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间宽敞的大房子。现场人员介绍,这间待宰室有85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8200头生猪,“猪”均居住面积几倍于国家标准。
此外,待宰室还装有喷雾装置和自动饮水设备,在这种环境下,待宰生猪的肌肉可以完全放松,减少淤血、骨折、流水白肉等次品的产生。屠宰车间,加工设备全部从荷兰引进,具有当今国际屠宰行业的最高水平:三点式电击晕系统、蒸汽烫毛系统、干燥燎毛抛光系统,以及二段式冷却排酸系统等彻底改变了传统屠宰加工方式,有效避免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肉质口感和营养成分将大大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屠宰加工的计算管理系统采用芯片技术,可全程记录生猪从进厂到产品销售的所有数据,未来它还将与上海农产品流通领域已经开始试行的电子标签、条形码、经营户IC卡对接,真正实现肉类产品消费的全过程监控。市经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五”期间,本市肉类屠宰场根据“建大拆小”的规划原则,总量已从原先的52个调整至目前的30个;“十一五”期间,将继续推行“建大拆小”。上海五丰上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产能的扩大,下一步他们还将把产品从目前的白条肉、分割肉扩展到高温加工的熟肉制品,从供应上海市场扩大到供应长三角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