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新闻动态

续写新时期的“ 龙江颂”—— 访全国人大代表郑霜高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发表时间:2006-03-19 点击:
【字号:   打印

  43年前,我国闽南大地遭遇了千年未遇的特大旱灾,为抗旱夺丰收,当年福建省漳州地区龙海县榜山公社农民,在村党支部书记郑流涎的带领下,堵江引水南流,“自愿受淹三千亩,也要解救下半县十万受旱田”,唱响了闻名大江南北的“龙江颂”;43 年后,今日的福建省龙海市榜山镇洋西村村民在村支书郑霜高的带领下, 继续书写着新时代的“龙江精神”。“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郑霜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践行‘龙江精神’ 最有力的表现就是要带领群众一起致富。”

  早年郑霜高高中毕业后回乡,从事工程施工和货物运输工作,赚了不少钱。1997 年,郑霜高当上洋西村村委会主任。他深知,对于农民来说,增收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想富,先修路。洋西村地处九龙江畔,全村惟一堤路两用的村道不足3 米宽,运输车进不来也出不去。为此,郑霜高个人垫付了40 多万元工程款,带领村民新建了一条总长1500 米,宽20 米的主村道,从根本上解决了交通运输难,促进了农副产品流通。为了解决洋西村孩子读书问题, 他又捐资20 万元,改建洋西小学。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以及许多在外打工人员也纷纷捐资,建成了一座全省农村教育示范学校。郑霜高所做的一切,人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000 年郑霜高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郑霜高说:“做人就是将心换心的过程,你有能力就要尽力多帮帮别人,别人也会记得你,支持你!”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 郑霜高对村里的党员干部说:“先进性教育不只是开几次会,上几堂课,而是要看你为群众做了哪些贡献!”郑霜高说,党员要当好带头人,首先要把自己的经济发展搞上去,农民是最看眼前例子的,你自己干得好,才能带他们干好。因为过度劳累,2001 年郑霜高肾功能严重衰竭,经过换肾手术才摆脱了生命危险。郑霜高说:“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履行一名共产党员、人大代表应尽的职责。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将‘龙江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责任编辑:wq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