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春耕生产正在陆续展开,部分地区出现旱情。据3月初统计,全省将有46万亩出现供水困难,占全省水田面积的4.7%,主要分布在盘锦、营口、抚顺等市;白地缺墒面积1700万亩,将给大田适时春播带来严重影响,缺墒面积主要分布在朝阳、阜新、沈阳、葫芦岛、大连、营口、鞍山、铁岭等市;农村有52.2万人、31.5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朝阳、阜新等市。
旱情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同期降水少。去年9月至今年3月中旬,全省平均降水量89.8毫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少41%。其中,西部地区平均降水量64毫米,比多年均值少37.9%;中部和北部地区平均降水量109.4毫米,比多年均值少31.5%;东部和南部地区平均降水量98.2毫米,比多年均值少48.8%。二是土壤墒情差。根据最新测墒资料,我省辽西及辽北部分地区土壤耕作层0-10厘米土壤墒情不足,含水率8~12%,10-20厘米含水率9~12%。朝阳、阜新地区旱情较重。辽南大部地区土壤耕作层0~10厘米含水率10-13%,10-20厘米含水率14-15%,土壤墒情偏不足。三是西部及北部地区水库蓄水不足,有76座中小型水库干涸。四是地下水回补差。辽西北地区的地下水位较正常年份水位平均低3~4米,严重地区低6~8米,近1.3万眼机电井出水不足。五是灌溉设施水毁严重。受去年洪水影响,全省有5578项灌溉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原有有效灌溉面积中将有316万亩农田出现灌溉困难。随着气温的回升,春风加大,土壤化通,农田失墒将显著加快,如后续有效降水较少,旱情将进一步加重。
为确保今年春耕生产,去年汛后,省政府召开第189次业务会议,专题研究水毁水利工程修复问题,安排水毁水利工程修复专项资金1.02亿元,其中专项用于水毁抗旱设施修复及抗旱水源工程建设资金3000万元。截至目前,已经修复各类水毁抗旱设施2450处,建成各类抗旱水源工程1136项。省水利厅多次派调查组深入基层了解各地水田缺水、旱田缺墒情况,研究水旱田抗旱对策。2月下旬,省防办专题召开了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3月上旬,召开了有关专家座谈会,及时向各市通报了水利工程蓄水情况及水旱田生产用水形势,明确了今年抗旱工作的基本思路,要求各地,尤其是旱情较重的朝阳、阜新等地,在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工程的同时,采取紧急修复水毁灌溉设施、新建抗旱节水工程、购买抗旱机具等措施,抓好抗旱保春耕工作。同时,省防办编制完成了《全省2006年农田抗旱预案》,积极指导全省各地抗旱工作,并向国家防总、水利部上报了我省当前旱情。目前,我省有旱情发生的地区正在积极开展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