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紫茉莉病毒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Common fouroclock virus disease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黄瓜花叶病毒 |
病原学名: | Cucumber mosaic virus、CMV |
分类地位: | ,黄瓜花叶病毒 |
病原介绍: | 黄瓜花叶病毒粒体球状, 直径 30nm。 致死温度 60~76 ℃ , 稀释限点10-4, 体外保毒期 3~7 天,在指示植物普通烟、心叶烟及曼陀罗上呈系统花叶。 |
|
病原图: |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整株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病株新叶呈现斑驳, 后现花叶。重病株叶片变小 , 皱缩畸形 , 植株略矮 , 生育不良。7~8 月间发生, 较普遍。 |
发病规律: |
当田间出现有利于蚜虫和蓟马繁殖及活动的环境条件, 对病毒病发生有利, 生产上蚜虫、 蓟马大发生时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 播种前对瓜叶菊种子用10% 磷酸三钠浸20分钟, 晾干播种。 (2)发现病株及早拔除。 (3) 采用茎尖脱毒和热处理法, 获得无毒苗, 必要时建立无毒苗繁育基地。 (4) 发现蚜虫或蓟马时, 马上喷洒50% 抗蚜威25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 800倍液、 3% 啶虫脒乳油2500倍液、10.8% 凯撒乳油800倍液、 50%辛?溴乳油2500倍液。 (5) 发病初期喷洒7.5% 克毒灵水剂700倍液或10%病毒王水剂、3.85% 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10% 83增抗剂100倍液、5% 菌毒清水剂400倍液, 隔 10 天左右1次, 防治2~3次。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病株新叶呈现斑驳, 后现花叶。重病株叶片变小 , 皱缩畸形 , 植株略矮 , 生育不良。7~8 月间发生, 较普遍。
病原 是由病毒引起, 似与黄瓜花叶病毒有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当田间出现有利于蚜虫和蓟马繁殖及活动的环境条件, 对病毒病发生有利, 生产上蚜虫、 蓟马大发生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播种前对瓜叶菊种子用10% 磷酸三钠浸20分钟, 晾干播种。 (2)发现病株及早拔除。 (3) 采用茎尖脱毒和热处理法, 获得无毒苗, 必要时建立无毒苗繁育基地。 (4) 发现蚜虫或蓟马时, 马上喷洒50% 抗蚜威25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 800倍液、 3% 啶虫脒乳油2500倍液、10.8% 凯撒乳油800倍液、 50%辛?溴乳油2500倍液。 (5) 发病初期喷洒7.5% 克毒灵水剂700倍液或10%病毒王水剂、3.85% 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10% 83增抗剂100倍液、5% 菌毒清水剂400倍液, 隔 10 天左右1次, 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