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症状: |
该病是近年辽宁、山东等省新发现的玉米根部土传病害。苗期染病地上部症状不明显 , 间苗时可见种子根上出现长椭圆形栗褐色病斑 , 抽穗灌浆期地上部开始显症 , 初叶尖、叶缘变黄 , 逐渐向叶基和中脉扩展 , 后叶片自下而上变为黄褐色枯死。严重时茎秆松软 , 根系呈栗褐色腐烂 , 须根和根毛明显减少 , 易折断倒伏。 7、8 月土壤湿度大根系易腐烂 , 病株早衰 20 多天。影响灌浆 , 千粒重下降 , 严重威胁玉米生产。收获后菌丝在根组织内继续扩展 , 致根皮变黑发亮 , 并向根基延伸 , 呈黑脚或黑膏药状 , 剥开茎基 , 表皮内侧有小黑点 , 即病菌子囊壳。 |
发病规律: |
该菌是较严格的土壤寄居菌 , 只能在病根茬组织内于土壤中越冬。染病根茬上的病菌在土壤中至少可存活 3 年 , 罹病根茬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从苗期种子根系侵入 , 后病菌向次生根蔓延 , 致根皮变色坏死或腐烂 , 为害整个生育期。该菌在根系上活动受土壤湿度影响 ,5、6 月份病菌扩展不快 ,7~8 月份气温升高雨量增加 , 病情迅速扩展。沙壤土发病重于壤土 , 洼地重于平地 , 平地重于坡地。施用有机肥多的发病轻。 7~9 月高温多雨发病重。品种间感病程度差异明显。丹玉 13 号、鲁玉 10 号、自交系 Mo17 较感病。 |
总体描述: |
症状 该病是近年辽宁、山东等省新发现的玉米根部土传病害。苗期染病地上部症状不明显 , 间苗时可见种子根上出现长椭圆形栗褐色病斑 , 抽穗灌浆期地上部开始显症 , 初叶尖、叶缘变黄 , 逐渐向叶基和中脉扩展 , 后叶片自下而上变为黄褐色枯死。严重时茎秆松软 , 根系呈栗褐色腐烂 , 须根和根毛明显减少 , 易折断倒伏。 7、8 月土壤湿度大根系易腐烂 , 病株早衰 20 多天。影响灌浆 , 千粒重下降 , 严重威胁玉米生产。收获后菌丝在根组织内继续扩展 , 致根皮变黑发亮 , 并向根基延伸 , 呈黑脚或黑膏药状 , 剥开茎基 , 表皮内侧有小黑点 , 即病菌子囊壳。
病原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Sacc.)Arx.et Olivier var.maydis Yao,Wang et Zhu 称禾顶囊壳玉米变种和 Gaeumannmyces graminis (Sacc.)Arx.et Olivier var.graminis Trans. 称禾顶囊壳菌水稻变种在玉米上的一个生理小种。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组织在 PDA 培养基上 , 生出灰白色绒毛状纤细菌丝 , 沿基底生长 , 后渐变成灰褐色至灰黑色。经诱发可产生简单的附着枝 , 似菌丝状 , 无色透明 ; 另一种为扁球形 , 似球拍状 , 有柄 , 浅褐色 , 表面略具皱纹。玉米全蚀病菌玉米变种在自然条件下于茎基节内侧产生大量子囊壳。子囊壳黑褐色梨形 , 直径 200 ~450μm, 子囊棍棒状 , 内含 8 个子囊孢子 , 呈束状排列。子囊孢子线形 , 无色。在 PDA 培养基上 25 ℃培养 , 菌丝白色绒毛状 , 菌落灰白色至灰黑色 , 后期形成黑色菌丝束和菌丝结。菌丝有 2 种 , 一种无色 , 较纤细 , 是侵染菌丝 ; 另一种暗褐色 , 较粗壮 , 在寄主组织表皮上匍匐生长称为匍匐菌丝。菌丝呈锐角状分枝 , 分枝处主枝和侧枝各生 1 隔膜 , 连结成 "A" 字形。苗期接种对玉米致病力最强 ; 也能侵染高梁、谷子、小麦、大麦、水稻等 , 不侵染大豆和花生。该菌在 5~30 ℃均能生长 , 最适温为 25 ℃ , 最适 pH6。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是较严格的土壤寄居菌 , 只能在病根茬组织内于土壤中越冬。染病根茬上的病菌在土壤中至少可存活 3 年 , 罹病根茬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从苗期种子根系侵入 , 后病菌向次生根蔓延 , 致根皮变色坏死或腐烂 , 为害整个生育期。该菌在根系上活动受土壤湿度影响 ,5、6 月份病菌扩展不快 ,7~8 月份气温升高雨量增加 , 病情迅速扩展。沙壤土发病重于壤土 , 洼地重于平地 , 平地重于坡地。施用有机肥多的发病轻。 7~9 月高温多雨发病重。品种间感病程度差异明显。丹玉 13 号、鲁玉 10 号、自交系 Mo17 较感病。
防治方法 主要靠综合防治。 (1) 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如辽宁的沈单 7 号、丹玉 14 、旅丰 1 号、铁单 8 号、复单 2 号 , 山东的掖单 2 号、掖单 4 号、掖单 13 号均较抗病。 (2)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增施有机肥 , 改良土壤。每 667㎡ 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 2500 kg, 并合 理追施氮、磷、钾速效肥。 (3) 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 , 发病地区或田块的根茬要及时烧毁 , 减少菌源。 (4) 与豆类、薯类、棉花、花生等非禾本科作物实行大面积轮作。 (5) 适期播种 , 提高播种质量。 (6) 穴施 3% 三唑酮或三唑醇复方颗粒剂 , 每 667㎡ 1.5kg 。此外可用种子重量 0.2% 的 25% 敌力脱乳油拌种。也可用 10% 适乐时悬浮种衣剂 5Om1, 先把药对水 1~2L 稀释后倒在 5Okg 玉米种子上拌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