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玉米色二孢穗腐病

作者:玉米 来源:Corn Diplodia ear or kernel ro 发表时间:2007-07-0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玉米色二孢穗腐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Corn Diplodia ear or kernel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玉米色二孢
病原学名:Diplodia zeae(Schw.)Lev.、Stenocarpell maydis (Berk) Sutton、S.macrospora (Earle)Sutton、Dliplodia frumenti Ell.et Ev.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球壳孢目,壳二孢属,玉米色二孢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器直径 150~300 (μm), 产孢细胞 10~20 × 2~3 (μm);分生孢子隔膜 0~2 个 , 大小 15~34× 5~8(μm) 。大孢狭壳柱孢菌分生孢子器直径 200 ~300 (μm), 产孢细胞 8~15×3~4(μm); 分生孢子0~3 个分隔 , 大小 44~82 × 7.5~11.5 (μm), 着生于玉米茎秆、种子及叶片上。干腐色二子包子囊壳黑褐色 , 子囊孢子 8 个排成双行 ,椭圆形 ,无色单胞,大小2O~23×8~9(μm)。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玉米
寄主英文名:corn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果穗。发病早的果穗苞叶呈苍白色或稻草色 , 在吐丝后两星期内染病 , 果穗变为灰褐色 , 整个果穗萎缩或腐烂。重量轻或小的果穗呈直立状态 , 这时果穗和内苞叶或内苞叶之间紧密黏附 , 菌丝在其间生长繁殖 , 后期苞叶上、花苞上及籽粒边缘产生黑色的分生孢子器。植株生长后期果穗染病 , 外表症状不明显。侵染始于果穗基部 , 从果穗梗处向上扩展。 剥开果穗或脱粒时 , 可发现籽粒之间长有一层白色的霉菌 , 其顶部已变色。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带病种子或秸秆上越冬 ,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 随风传播。玉米吐雄时叶鞘较松散 , 落入叶鞘里的病菌直接或经伤口侵入 , 也可从茎秆基部、不定芽或花丝、穗梗的苞叶间直接侵入。该菌可随种子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病菌生长适温 28~30 ℃。分生孢子萌发适温 20 ℃。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和扩展。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选种抗病品种。 (2) 与豆科等作物实行 2~3 年以上的轮作 , 避免在低洼阴冷的地块种植玉米 ,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和病果穗 , 千方百计减少越冬菌源。 (3) 该病发生重的地区 , 于播种前用 0.5% 的 40% 拌种双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 可减轻发病。 (4) 采收时果穗水分控制在 18% 、脱下的籽粒保持在 15% 以下 , 做到安全贮藏。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果穗。发病早的果穗苞叶呈苍白色或稻草色 , 在吐丝后两星期内染病 , 果穗变为灰褐色 , 整个果穗萎缩或腐烂。重量轻或小的果穗呈直立状态 , 这时果穗和内苞叶或内苞叶之间紧密黏附 , 菌丝在其间生长繁殖 , 后期苞叶上、花苞上及籽粒边缘产生黑色的分生孢子器。植株生长后期果穗染病 , 外表症状不明显。侵染始于果穗基部 , 从果穗梗处向上扩展。 剥开果穗或脱粒时 , 可发现籽粒之间长有一层白色的霉菌 , 其顶部已变色。  病原 Diplodia zeae (Schw.)Lév. 称玉米色二孢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 D.maydis (Berk.)Sacc. 病菌在寄主表皮下产生较密集的黑色球形至扁球形分生孢子器 , 直径 350~500μm 。分生孢子浅褐色 , 圆筒形或椭圆形 , 具 1 隔膜 , 双胞 , 大小 13~33×3~7(μm); 在田间 , 有时可见无色透明的线状孢子。此外有报道 D.macrospora Earle 称大孢色二孢和 D.frumenti Ell.et Ev. 称干腐色二子孢 , 也可引起类似的病变。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带病种子或秸秆上越冬 ,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 随风传播。玉米吐雄时叶鞘较松散 , 落入叶鞘里的病菌直接或经伤口侵入 , 也可从茎秆基部、不定芽或花丝、穗梗的苞叶间直接侵入。该菌可随种子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病菌生长适温 28~30 ℃。分生孢子萌发适温 20 ℃。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和扩展。 防治方法  (1) 选种抗病品种。 (2) 与豆科等作物实行 2~3 年以上的轮作 , 避免在低洼阴冷的地块种植玉米 ,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和病果穗 , 千方百计减少越冬菌源。 (3) 该病发生重的地区 , 于播种前用 0.5% 的 40% 拌种双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 可减轻发病。 (4) 采收时果穗水分控制在 18% 、脱下的籽粒保持在 15% 以下 , 做到安全贮藏。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玉米双色穗

下一篇:玉米缺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