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玉兰炭疽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Yulan Magnolia anthracnose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胶孢炭疽菌 |
病原学名: |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 |
病原介绍: | 分生孢子盘初埋生在寄主表皮下,后外露,湿度大时,涌出揣红色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盘一般不产生刚毛,分生孢子梗不分隔呈栅状排列,无色,圆柱形,大小10~20×1.5~2.5(μm)。分生孢子圆筒形,稍弯,无色,单胞,大小12~20×4~7(μm),常具油球1~3个。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常沿叶片边缘或叶尖产生水渍状半圆形至不规则形灰白色枯斑,边缘暗褐色,大小15~30mm,病斑正面有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可蔓延至叶片1/4以上。 |
发病规律: |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病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植株缺少肥水,叶片黄化易染病。云南、河南7~9月发生较多,病斑上出现黑色分生孢子盘后,盘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梅雨季节和秋雨多时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发现病落叶及时清除,集中烧毁。(2)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3~4次。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主要为害嫩叶和老叶,常沿叶片边缘或叶尖产生水渍状半圆形至不规则形灰白色枯斑,边缘暗褐色,大小15~30mm,病斑正面有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可蔓延至叶片1/4以上。
病原 Collr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称胶胞炭疽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异名C.mgnoliae Camara、Gloeosporium mgnoliae Pass.。分生孢子盘近圆形,直径169~420μm,刚毛暗褐色,1~3个隔膜,大小42~98×4~6(μm)。分生孢子梗大小16~20×4~5(μm)。分生孢子圆柱形,单胞无色,大小12~20×4~6(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病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植株缺少肥水,叶片黄化易染病。云南、河南7~9月发生较多,病斑上出现黑色分生孢子盘后,盘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梅雨季节和秋雨多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发现病落叶及时清除,集中烧毁。(2)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3~4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