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虞美人霜霉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Papaver nudicaule downy mildew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树状霜霉 |
病原学名: | Peronospora arborescens(Berk.)de Bary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霜霉属,树状霜霉 |
病原介绍: | 囊梗从气孔伸出, 单生或成丛, 主轴长157~363 μ m, 直径 7.8~12 μ m, 冠部呈叉状分枝 4~6次 , 分枝弯曲,端部分枝呈直角, 长5.3~12.5μm。孢子囊浅黄色, 椭圆形, 无乳突 , 大小 19.6~28.4 × 17.6~ 19.6( μ m)。 卵孢子壁厚, 平滑或皱缩, 直径30~41μm。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没有寄主虞美人 、丽春花的信息! |
侵染部位: |
叶、茎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花园中栽植时易表现幼株枯萎。老株染病时, 叶两面现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浅黄色至黄褐色斑点, 雨季或有露水珠时可见叶背有白色或灰色霉菌, 偶尔成浅紫色。茎常弯曲, 不开花, 茎基部染病时全株枯萎。 |
发病规律: |
病菌以卵孢子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 , 借风雨传播蔓延, 进行再侵染 , 经多次再侵染形成该病流行。一般雨季气温 20~24 ℃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 秋季注意清除病残体, 合理密植, 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2) 发病初期喷洒70% 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9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花园中栽植时易表现幼株枯萎。老株染病时, 叶两面现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浅黄色至黄褐色斑点, 雨季或有露水珠时可见叶背有白色或灰色霉菌, 偶尔成浅紫色。茎常弯曲, 不开花, 茎基部染病时全株枯萎。
病原 Peronospora arborescens(Berk.)de Bary 称树状霜霉或罂粟霜霉, 属卵菌。孢囊梗从气孔伸出, 单生或成丛, 主轴长157~363 μ m, 直径 7.8~12 μ m, 冠部呈叉状分枝 4~6次 , 分枝弯曲,端部分枝呈直角, 长5.3~12.5μm。孢子囊浅黄色, 椭圆形, 无乳突 , 大小 19.6~28.4 × 17.6~ 19.6( μ m)。 卵孢子壁厚, 平滑或皱缩, 直径30~41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 , 借风雨传播蔓延, 进行再侵染 , 经多次再侵染形成该病流行。一般雨季气温 20~24 ℃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秋季注意清除病残体, 合理密植, 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2) 发病初期喷洒70% 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9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