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玉兰黑斑病

作者:玉兰 来源:Yulan Magnolia Alternaria blac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玉兰黑斑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Yulan Magnolia Alternaria black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细链格孢
病原学名:Alternaria tenuis Nees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细链格孢
病原介绍:菌丝无色至浅褐色,直径2.5~3μm。分生孢子梗褐色,较短,具隔膜2~4个,大小26.3~35×3~3.8(μm)。分生孢子深褐色,有4~5个横隔,2~3个纵隔,大小18.3~52.5×10~11.3(μm),多具喙,喙长2.5~17.5μm。
病原中文名:芸薹链格孢
病原学名: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 Sacc.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芸薹链格孢
病原介绍:菌丝褐色至灰褐色 , 分生孢子梗长 14~74(μm), 分生孢子浅黑褐色 , 单生或 2~3 个串生 , 体长 90~114(μm), 具喙 , 喙长 45~65(μm), 生横隔 10~11 个 , 纵隔 0~6 个 , 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 , 很少形成厚垣孢子。可产生毒素。
病原图: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玉兰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病害症状: 病斑初为暗紫色小斑点,渐扩展为圆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中央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黑褐色,病斑上有轮纹,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在病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空气湿度大,发病重;幼树发病重于成树。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2)施用腐熟有机肥,开花前后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3)发病初期喷洒0.5:0.5:100倍式波尔多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喷2~3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紫色小斑点,渐扩展为圆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中央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黑褐色,病斑上有轮纹,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Alternaria tenuis Nees细链格孢和A.brassicae (Berk.) Sacc.芸苔链格孢,均属半知菌类真菌。细链格孢分生孢子梗束生,分枝或不分枝,淡榄褐色至绿褐色,有屈曲,大小5~125×3~6(μm);分生孢子有喙或无喙;分生孢子形状变化较大,椭圆形、卵形、倒棍棒形至圆筒形,具横隔1~9个,纵隔0~6个,淡榄褐色至深榄褐色,表面光滑或具瘤,7~70.5×6~22.5(μm),可由10个左右孢子组成孢子链。芸苔链格孢分生孢子梗常不分枝,有显著的孢子痕,具隔0~7个,14~48×6~13(μm);分生孢子长卵形或倒棍棒形,18~147×9~33(μm),有横隔3~18个,横隔处缢缩,纵隔0~15个,喙大小9~148×3~7.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在病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空气湿度大,发病重;幼树发病重于成树。 防治方法 (1)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2)施用腐熟有机肥,开花前后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3)发病初期喷洒0.5:0.5:100倍式波尔多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喷2~3次。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玉兰黄化

下一篇:玉兰斑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