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害中文名: |
樱桃萝卜霜霉病 |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 病害英文名: |
Cherry radish doeny mildew |
| 病原信息: |
| 病原中文名: | 寄生霜霉萝卜属变种 |
| 病原学名: | Peronospora parasitica var. raphani (Pers.) Fr.、P.brassicae G?umann. |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霜霉属,寄生霜霉萝卜属变种 |
| 病原介绍: | 属卵菌。孢囊梗白气孔伸出,2~5根束生或单生,无色,无隔,主干基部稍膨大,全长416~800(μm),二叉分枝2~6次,顶端小枝尖锐且弯曲,其上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或卵圆形,大小20~27.5×17.5~21.25(μm)。未见到卵孢子。寄生在萝卜上的霜霉菌P.parasitica var. raphani 是寄生霜霉菌萝卜属变种。对萝卜侵染力强,对芸薹属植物侵染力极弱。 |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 寄主信息: |
|
| 侵染部位: |
叶 |
| 症状图: |
|
| 病害症状: |
苗期至采种期均可发生,从植株下部向上扩展,叶面初现不规则褪绿黄斑,后渐扩大为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大小3~7(mm),湿度大时,叶背或叶两面长出白霉,即病原菌繁殖体,严重时病斑连片致叶片干枯。茎部染病,现黑褐色不规则状斑点。种株染病,种荚多受害,病部呈淡褐色不规则斑,上生白色霉状物。 |
| 发病规律: |
该菌系专性寄生菌 , 只能在寄主植物活体上生活。病菌卵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土中生活 , 是樱桃萝卜主要初侵染源。樱桃萝卜发病后产生孢子囊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在长江流域 2 ~ 3 月间气温回升 , 病害又以孢子囊进行再侵染 , 造成 4 ~ 5 月该病的流行 , 收获前又形成卵孢子。该病易流行 , 因此结荚期也要做好防治工作。 |
| 预测预报: |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 防治办法: |
(1) 选用抗病品种。 (2)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 (3) 精选种子及种子消毒。无病株留种 , 或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 的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4) 栽培防病。①适期播种,不宜过早。②实行 2 年以上轮作。③前茬收获后清除病叶及时深翻 ,南方提倡深沟窄厢高畦栽培 , 一般畦沟深 18cm, 腰沟深24~30(cm), 围沟 36cm 有利于排水防旱。防止表土温度过高或干燥 , 以避免灼伤幼根 , 北方则应推行带状种植法 , 方便后期防治病虫害。 (5) 合理密植 , 加强田间管理 , 平整土地 , 施足基肥 , 早间苗 , 晚定苗 , 适期蹲苗。 (6) 适时追肥 , 定期喷施增产菌每 667㎡30mL 对水 75L, 或云大 - 120 植物生长调节剂 3000倍液 , 以防早衰 , 增强寄主的抗病力。 (7) 在中短期测报基础上掌握在发现中心病株后开始喷洒 70% 呋酰锰锌 ( 百德富 )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 72% 锰锌?霜脲( 克露 )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70% 丙森锌 ( 安泰生 ) 可湿性粉剂 600~700倍液、 58% 霜霉毖克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50% 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 1000倍液 , 每 667㎡喷对好的药液 60~70(L),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对克露、甲霜灵锰锌抗药性的可改用 69% 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
| 为害情况: |
|
| 总体描述: |
症状 苗期至采种期均可发生,从植株下部向上扩展,叶面初现不规则褪绿黄斑,后渐扩大为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大小3~7(mm),湿度大时,叶背或叶两面长出白霉,即病原菌繁殖体,严重时病斑连片致叶片干枯。茎部染病,现黑褐色不规则状斑点。种株染病,种荚多受害,病部呈淡褐色不规则斑,上生白色霉状物。
病原 Peronospora parasitica var. raphani (Pers.) Fr. 称寄生霜霉萝卜属变种。异名P.brassicae G?umann. 称芸苔霜霉,均属卵菌。孢囊梗白气孔伸出,2~5根束生或单生,无色,无隔,主干基部稍膨大,全长416~800(μm),二叉分枝2~6次,顶端小枝尖锐且弯曲,其上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或卵圆形,大小20~27.5×17.5~21.25(μm)。未见到卵孢子。寄生在萝卜上的霜霉菌P.parasitica var. raphani 是寄生霜霉菌萝卜属变种。对萝卜侵染力强,对芸薹属植物侵染力极弱。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系专性寄生菌 , 只能在寄主植物活体上生活。病菌卵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土中生活 , 是樱桃萝卜主要初侵染源。樱桃萝卜发病后产生孢子囊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在长江流域 2 ~ 3 月间气温回升 , 病害又以孢子囊进行再侵染 , 造成 4 ~ 5 月该病的流行 , 收获前又形成卵孢子。该病易流行 , 因此结荚期也要做好防治工作。
无公害防治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2)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 (3) 精选种子及种子消毒。无病株留种 , 或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 的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4) 栽培防病。①适期播种,不宜过早。②实行 2 年以上轮作。③前茬收获后清除病叶及时深翻 ,南方提倡深沟窄厢高畦栽培 , 一般畦沟深 18cm, 腰沟深24~30(cm), 围沟 36cm 有利于排水防旱。防止表土温度过高或干燥 , 以避免灼伤幼根 , 北方则应推行带状种植法 , 方便后期防治病虫害。 (5) 合理密植 , 加强田间管理 , 平整土地 , 施足基肥 , 早间苗 , 晚定苗 , 适期蹲苗。 (6) 适时追肥 , 定期喷施增产菌每 667㎡30mL 对水 75L, 或云大 - 120 植物生长调节剂 3000倍液 , 以防早衰 , 增强寄主的抗病力。 (7) 在中短期测报基础上掌握在发现中心病株后开始喷洒 70% 呋酰锰锌 ( 百德富 )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 72% 锰锌?霜脲( 克露 )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70% 丙森锌 ( 安泰生 ) 可湿性粉剂 600~700倍液、 58% 霜霉毖克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50% 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 1000倍液 , 每 667㎡喷对好的药液 60~70(L), 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对克露、甲霜灵锰锌抗药性的可改用 69% 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