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杨桃枯萎病

作者:杨桃 来源:不详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杨桃枯萎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尖孢镰孢
病原学名: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尖孢镰孢
病原介绍:在PDA培养基上初生白色圆形绒毛状菌落 , 大型分生孢子无色 , 具分隔1~5个,3 隔者居多, 脚胞明显 , 两端尖 , 大小27~50 × 3.1~5( μm), 多着生在多分枝孢子梗上; 小型分生孢子呈头状聚集在瓶状小梗顶端 , 椭圆形 , 多单胞 , 偶具分隔 1~2个 , 大小 5~12 × 2~3.5(μm)。 此外, 厚垣孢子产生在菌丝的细胞间或顶端, 浅黄褐色, 球形或近球形。
病原图: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杨桃
寄主英文名:carambola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叶片、茎杆基部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叶片发黄,起初只在中午萎蔫,午夜恢复,后来连夜间也一样萎蔫,叶片易脱落,地下部分根系稀少。茎杆基部横刨时可见木质部变褐坏死。
发病规律: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注意田园清洁结合田间管理.坚持常年收收集落时枯枝烧毁,有助减少菌源,减轻受害。刚新梢晨叶期及时喷药保护药剂可参照杨桃炭疽病防治。对幼年树,则应在每次新梢展叶期喷药1~2次,隔7~15天 1次,注意喷匀喷足、用药还可喷施氖50%施保功乳油 1000~1500倍液,或65%多克菌可湿粉剂600倍液,或50%甲羟铭水剂 1500~2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为害症状:叶片发黄,起初只在中午萎蔫,午夜恢复,后来连夜间也一样萎蔫,叶片易脱落,地下部分根系稀少。茎杆基部横刨时可见木质部变褐坏死。 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尖镰孢属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averrhoae C.F.Ahang et P.K.Chi) 病原形态特征:在PDA上培养4天后,气生菌丝茂盛,絮状,菌落紫红色,直径5。0CM。分生胞子梗初时生于菌丝侧面,短,不分枝,其后生于胞子座上。产胞细胞瓶梗状。小型分生胞子圆形,椭圆形假头状聚生;大型分生胞子镰刀形或纺锤形,两端均匀渐尖,钩状足细胞明显。分生胞子大小:0~1隔膜为5~20μm×1.8~3.8μm;2隔膜15~21μm×2.7~3.5μm ;3~4隔膜的为20~47.5μm×3.2~.5.0μm ;5~7的为42.5~ 61.0μm×4.0~ 5.0μm ;大胞子以3~5隔膜居多,厚垣胞子单生或2个串生。 在石竹叶琼脂洋菜培养基上,培养4天。气生菌丝茂盛,絮状,正面无色,反面紫红色 。直径5.8cm。厚垣胞子顶生或间生,单生或2个串生。分生胞子34膜为主,大小:0~1隔膜为4.0 ~15μm×1.6~ 3.2μm;2隔膜14~ 23μm×2.5~4.0μm;34隔膜的为26~46μm×3.0~5.0μm;5~7隔膜的为40.0~57.5μm×3.5~5.0μm。 在玉米粉洋菜上气生菌丝茂盛,絮状,初生无色后粉白色。 在米饭培养基上:菌丝茂盛,絮状,培养基呈紫红色。 地理分布:广东,海南等杨桃产区 防治方法:注意田园清洁结合田间管理.坚持常年收收集落时枯枝烧毁,有助减少菌源,减轻受害。刚新梢晨叶期及时喷药保护药剂可参照杨桃炭疽病防治。对幼年树,则应在每次新梢展叶期喷药1~2次,隔7~15天 1次,注意喷匀喷足、用药还可喷施氖50%施保功乳油 1000~1500倍液,或65%多克菌可湿粉剂600倍液,或50%甲羟铭水剂 1500~2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杨桃煤烟病

下一篇:杨桃黑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