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杨桃细菌性斑点病

作者:杨桃 来源:Carambola black spot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杨桃细菌性斑点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Carambola black spot
病原信息:没有这个病原信息!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杨桃
寄主英文名:carambola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叶片、枝条、果实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杨桃叶片、枝条及果实,叶片上病症初期为红色针状小點,渐渐夸大为形病斑,病斑外围为红色,后期中央渐转为暗红色,且病斑周围会产生黃色晕环,严重者造成整个叶片黄化并提早落叶。枝条上的病症,初期为红褐色凸起之斑点,后期病斑逐渐拉长呈椭圆形或条状。果实上的病症初为凹陷斑点,黑褐色,逐渐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幼果期感染则易造成果实畸形或落果现象。
发病规律: 病菌可全年为害马来西亚、二林、软枝等杨桃品种,病原菌可存活与杨桃枝叶及果实中。患病的枝叶及果实即为病害发生之主要感染源,并由雨水及风传播,由气孔或伤口侵入感染。杨桃与修剪枝条后及在春雨、梅雨期及台风季节等,为本病最易传播季。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细菌
防治办法: 1.田间卫生:剪除或清除病枝病叶,並烧毁減少接中源。
2.栽培技术:栽培地点、株距、修简树势等,应使其通风、日照充足。
3.施肥管理:植株生長强弱会影响对病害的抵抗能力;氮肥过多使植株组织幼嫩,增加病害发生的几率,故应注意氮、磷、钾之施用量及施用时机。
4.检疫:禁止从发病地区采穗供繁殖用。
5.药剂防治:85%碱性氯化铜WP300倍、68.8%多保链摸霉素WP1000倍、 40%铜快得宁 WP500 倍、73% 锌-波尔液WP800 倍及4-4波尔多液;除上述推荐防治药剂外,农民应注意喷药时期,因本病发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英文名称: Carambola  Bacterial spot 为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杨桃叶片、枝条及果实,叶片上病症初期为红色针状小點,渐渐夸大为形病斑,病斑外围为红色,后期中央渐转为暗红色,且病斑周围会产生黃色晕环,严重者造成整个叶片黄化并提早落叶。枝条上的病症,初期为红褐色凸起之斑点,后期病斑逐渐拉长呈椭圆形或条状。果实上的病症初为凹陷斑点,黑褐色,逐渐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幼果期感染则易造成果实畸形或落果现象。  病原: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病原形态特征:短杆状,大小0.7-0.9×1.4-2.0微米,有1-5根端生鞭毛。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8℃,最适酸度为pH6.8。 病害循环:病菌可全年为害马来西亚、二林、软枝等杨桃品种,病原菌可存活与杨桃枝叶及果实中。患病的枝叶及果实即为病害发生之主要感染源,并由雨水及风传播,由气孔或伤口侵入感染。杨桃与修剪枝条后及在春雨、梅雨期及台风季节等,为本病最易传播季。 地理分布:最早发现于台湾卓兰地区,后普遍发生于杨桃产区. 防治方法: 1.田间卫生:剪除或清除病枝病叶,並烧毁減少接中源。 2.栽培技术:栽培地点、株距、修简树势等,应使其通风、日照充足。 3.施肥管理:植株生長强弱会影响对病害的抵抗能力;氮肥过多使植株组织幼嫩,增加病害发生的几率,故应注意氮、磷、钾之施用量及施用时机。 4.检疫:禁止从发病地区采穗供繁殖用。 5.药剂防治:85%碱性氯化铜WP300倍、68.8%多保链摸霉素WP1000倍、 40%铜快得宁 WP500 倍、73% 锌-波尔液WP800 倍及4-4波尔多液;除上述推荐防治药剂外,农民应注意喷药时期,因本病发生程度与雨量有密切关系,若配合天气变化,着手进行与预防性之喷药,即可有效降低田间病源数量。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杨桃叶斑病

下一篇:杨桃炭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