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延胡索(元胡)霜霉病

作者:延胡索(元胡) 来源:Yanhusuo downy mildew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延胡索(元胡)霜霉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Yanhusuo downy mildew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紫堇霜霉
病原学名:Peronospora corydalis de Bary
分类地位: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霜霉属,紫堇霜霉
病原介绍:子实层紫灰色。丛生的孢囊梗从气孔中伸出,多为1~4根,无色,二叉状分枝4~5次,除第一分枝对称外,其余分枝都不对称,主干大小198~430×8~11(μm)。孢子囊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至浅灰色,有乳头状突起,大小16.9~217×115~16.9(μm)。卵孢子球形,黄褐色,大小33.8~37μm。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延胡索(元胡)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局部发病时叶片上病斑黄绿色,形状不规则,边缘也不明显,叶背面密生一层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重的叶片卷缩干枯,植株枯死。此外,出现系统性症状:全株叶片失去光泽,叶片变厚,稍向正面卷曲,叶面产生很多不规则褐色斑点,湿度大时叶背也产生白色霜状霉层。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系统侵染的病株所形成的块茎中越夏,是该病的初侵染源。生产上播种带菌的块茎,病菌随幼芽生长至翌年3月上、中旬,形成系统症状病株。病株产生孢子囊向四周扩展,4月上、中旬田间出现枯死病株。春雨多,3、4月气温高于10℃、早春灌水过量、湿度大易发病,连作田、密度大株间郁蔽发病重。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实行3年以上轮作。(2)种茎处理。播种前元胡块茎用40%霜疫灵(疫霉净、乙磷铝)200倍液,浸24~72小时,晾干后播种。(3)在系统侵染症状出现初期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锰锌?霜脲(霜荣、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25%烯肟菌酯(佳斯奇)乳油900~1000倍液,隔10天一次,防治2~3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无胡  学名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 属罂粟科草本药用植物。以其块茎入药。具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功能。主产于浙江、江苏、江西、上海等省(市)。 症状  局部发病时叶片上病斑黄绿色,形状不规则,边缘也不明显,叶背面密生一层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重的叶片卷缩干枯,植株枯死。此外,出现系统性症状:全株叶片失去光泽,叶片变厚,稍向正面卷曲,叶面产生很多不规则褐色斑点,湿度大时叶背也产生白色霜状霉层。 病原  Peronospora corydalis de Bary 称紫堇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子实层紫灰色。丛生的孢囊梗从气孔中伸出,多为1~4根,无色,二叉状分枝4~5次,除第一分枝对称外,其余分枝都不对称,主干大小198~430×8~11(μm)。孢子囊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至浅灰色,有乳头状突起,大小16.9~217×115~16.9(μm)。卵孢子球形,黄褐色,大小33.8~37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在系统侵染的病株所形成的块茎中越夏,是该病的初侵染源。生产上播种带菌的块茎,病菌随幼芽生长至翌年3月上、中旬,形成系统症状病株。病株产生孢子囊向四周扩展,4月上、中旬田间出现枯死病株。春雨多,3、4月气温高于10℃、早春灌水过量、湿度大易发病,连作田、密度大株间郁蔽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实行3年以上轮作。(2)种茎处理。播种前元胡块茎用40%霜疫灵(疫霉净、乙磷铝)200倍液,浸24~72小时,晾干后播种。(3)在系统侵染症状出现初期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锰锌?霜脲(霜荣、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25%烯肟菌酯(佳斯奇)乳油900~1000倍液,隔10天一次,防治2~3次。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芫荽白粉病

下一篇:烟草野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