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燕麦细菌性条斑病

作者:燕麦 来源:Common Oat bacterial leaf stre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燕麦细菌性条斑病
病害别名: 燕麦条纹叶枯病
病害英文名: Common Oat bacterial leaf streak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燕麦假单胞菌
病原学名:Pseudomonas striafaciens (Elliott)Starr et Burkh.、Pseudomonas avenae Manns
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假单孢菌属,燕麦假单胞菌
病原介绍:菌体杆状 , 大小 1.8 × 0.6(μm), 单生、双生或链状 , 具极生鞭毛 1~2 根。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白色 , 具乳光 , 圆形 , 凸起 , 表面平滑具光泽 , 肉汁胨液中有菌膜。 KB 培养基上菌落白色 , 不产生荧光。能利用葡萄糖、半乳糖 , 甘油产酸但不产气。不能利用乳糖、麦芽糖、蔗糖。生长适温 30~36 ℃ , 最高 42 ℃ , 最低 5 ℃ , 致死温度 55~56 ℃。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燕麦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叶、叶鞘
症状图:
病害症状: 病斑浅褐色或红褐色 , 条状 , 沿叶脉扩展。
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雨季 , 从植株伤口或气孔侵入。高温高湿的雨季利其发生和扩展。地势低洼、排水不良 , 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细菌
防治办法: (1)选育抗病品种。 (2) 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 , 防止湿气滞留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提高寄主抗病力。 (3) 必要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洒 20% 噻菌铜 ( 龙克菌 ) 悬浮剂 500 倍液或 47% 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700 ~800倍液、 12% 绿乳铜乳油ω倍液。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又称细菌性条纹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 , 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病斑浅褐色或红褐色 , 条状 , 沿叶脉扩展。 病原  Pseudomonas striafaciens (Elliott)Starr et Burkh.=Pseudomonas avenae Manns称燕麦假单胞菌 , 属细菌。菌体杆状 , 大小 1.8 × 0.6(μm), 单生、双生或链状 , 具极生鞭毛 1~2 根。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白色 , 具乳光 , 圆形 , 凸起 , 表面平滑具光泽 , 肉汁胨液中有菌膜。 KB 培养基上菌落白色 , 不产生荧光。能利用葡萄糖、半乳糖 , 甘油产酸但不产气。不能利用乳糖、麦芽糖、蔗糖。生长适温 30~36 ℃ , 最高 42 ℃ , 最低 5 ℃ , 致死温度 55~56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雨季 , 从植株伤口或气孔侵入。高温高湿的雨季利其发生和扩展。地势低洼、排水不良 , 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 防治方法  (1) 选育抗病品种。 (2) 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 , 防止湿气滞留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提高寄主抗病力。 (3) 必要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洒 20% 噻菌铜 ( 龙克菌 ) 悬浮剂 500 倍液或 47% 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700 ~800倍液、 12% 绿乳铜乳油ω倍液。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烟草低头黑病

下一篇:燕麦炭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