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小麦黄矮病

作者:大麦 来源:Wheat barley yellow dwarf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小麦黄矮病
病害别名: 黄叶病
病害英文名: Wheat barley yellow dwarf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大麦黄矮病毒
病原学名: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Luteoviridae
分类地位:黄症病毒科,黄症病毒属,大麦黄矮病毒
病原介绍:分为 GPV 、 MAV 、 PAV 、 RMV 、 SGV 等种。异名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 属病毒。病毒粒子为等轴对称正 20 面体。病叶韧皮部组织的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 , 病毒粒子直径 24nm, 病毒核酸为单链核糖核酸。病毒在汁液中致死温度 65~70 ℃。能侵染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雀麦、虎尾草、小画肩草、金色狗尾草等。
病原图: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大麦
寄主英文名:barley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叶片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小麦、大麦及燕麦。在大小麦上,在秋季分蘖前受侵的,植株外围叶片变得比正常叶片深而兰,分蘖增多,植株矮化显著,以后新生叶片有褪绿症,但不变黄,病株极少抽穗,即使抽穗也不结实;分蘖后受侵的叶片从顶端开始变黄并向下延伸,黄色较均匀,有光泽,病株较健株变矮不显著,能部分抽穗。燕麦早期受侵的,叶尖表现红褐色,大多抽空白穗不结实,而后期侵染的,只叶尖变红褐色,而不抽空白穗。
发病规律: 冬麦区蚜虫传毒的主要时期为秋苗和春季小麦返青期,春麦区的蚜虫传毒主要在春季。小麦黄矮病的发生和流行,同当地传毒蚜虫的数量呈正相关,这种数量又受到雨量及气温的影响。秋季麦苗出土后降雨多,有翅蚜就少,则秋苗发病少。反之,秋苗发病就多。秋苗发病的多少是春季发病的主要依据。而早春蚜虫传毒发病较轻。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秋季天旱,温度高,降温迟,接着春季温度回升快,春早的年份,就是重病流行年;秋季多雨而春季旱,一般为轻病流行年;如秋春两季都多雨,则发病较轻;秋季旱而春季多雨,则可能中度发生,小麦品种间对黄矮病的抗病性有差异。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病毒
防治办法: 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耐病良种。(2)时期播种,避免早播。(3)对以发生黄矮病的田块,增加肥水。2.药剂防治(1)药剂拌种 75%甲拌磷(3911)乳油150毫升加水5公斤,拌50公斤小麦,堆闷8-12小时播种;或用0.5公斤乙拌磷粉剂拌50公斤小麦种,或用5%涕灭威微胶粒剂每亩1.5公斤盖种。(2)大田治虫防病;秋季发现有蚜虫传毒中心,及时喷药控制,如果全天普法,全田施药, 采用药剂及使用方法同蚜虫。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责任编辑: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