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小麦糜疯病 |
病害别名: | 小麦拐节病 |
病害英文名: |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小麦线条花叶病毒 |
病原学名: | 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 (WSMV),Potyviridae、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 |
分类地位: | 马铃薯Y病毒科,小麦花叶病毒属,小麦线条花叶病毒 |
病原介绍: | 病毒粒体长条杆状 , 大小 625 ~725× 15~18(nm), 钝化温度 54 ℃ , 稀释限点 100 ~ 10000倍。病毒含单链 RNA 。可寄生小麦、大麦、糜子、燕麦、黑麦、谷子、玉米等。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寄主中文名: | 小麦 |
寄主英文名: | wheat |
寄主学名: | |
|
侵染部位: |
整株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引起严重花叶或产生黄色斑点、长短线纹或褪绿斑驳 , 植株矮化 , 分 蘖高低参差不齐 , 引起不同程度坏死。有的分蘖死亡或茎叶扭曲 , 茎节上下拐折 , 造成植株散乱 , 故称糜疯或拐节病。分布在西北麦区。 |
发病规律: |
该毒原由曲叶螨传播 , 若虫期获毒后 , 可终身传毒。但不经卵传毒。距糜田近的易发病 , 糜子收获前小麦出土早的发病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病毒 |
防治办法: |
(1) 糜疯病发生区 , 麦田宜远离糜子田。 (2) 适期播种 , 不宜过早。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又称拐节病。引起严重花叶或产生黄色斑点、长短线纹或褪绿斑驳 , 植株矮化 , 分 蘖高低参差不齐 , 引起不同程度坏死。有的分蘖死亡或茎叶扭曲 , 茎节上下拐折 , 造成植株散乱 , 故称糜疯或拐节病。分布在西北麦区。
病原 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 (WSMV),Potyviridae 称小麦线条花叶病毒 , 异名 :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 简称 WSMV, 属病毒。病毒粒体长条杆状 , 大小 625 ~725× 15~18(nm), 钝化温度 54 ℃ , 稀释限点 100 ~ 10000倍。病毒含单链 RNA 。可寄生小麦、大麦、糜子、燕麦、黑麦、谷子、玉米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毒原由曲叶螨传播 , 若虫期获毒后 , 可终身传毒。但不经卵传毒。距糜田近的易发病 , 糜子收获前小麦出土早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糜疯病发生区 , 麦田宜远离糜子田。 (2) 适期播种 , 不宜过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