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小白菜花叶病

作者:小白菜 来源:Pak-choi chinese cabbage mosa 发表时间:2007-07-10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小白菜花叶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Pak-choi chinese cabbage mosaic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芜菁花叶病毒
病原学名:TuMV
分类地位:马铃薯Y病毒科,马铃薯Y病毒属,芜菁花叶病毒
病原介绍:失毒温度为55~60℃,稀释终点为2000~5000倍,体外保毒期为24~96小时。粒体线条状。病毒侵染幼苗,潜育期9~14天。潜育期长短视气温和光 照而定。一般在25℃左右,光照时间长,潜育期短;气温低于15℃以下,潜育期延长,有时甚至呈隐症现象。
病原图: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小白菜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先在新长出的嫩叶上产生明脉 , 后出现斑驳 , 病叶多畸形 , 植株矮缩 , 结荚少 , 种子不实粒多 , 发芽率低。本病在广州一带发生普遍 , 发病率有时达 100% 。
发病规律: 该病毒两株系主要在西洋菜、鹅肠菜、天蓬草、碎米荠、野油菜、荠菜等寄主上越夏 , 借桃蚜、萝卜蚜传毒。蚜虫数量大时 , 传毒率明显提高。至于黄条跳甲、斜纹夜峨或菟丝子及直接与病土接触均不传毒。小白菜根部受伤后 , 再用病汁液浸根 , 只能少量传毒。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病毒
防治办法: (1) 选育抗病品种。(2) 育苗地应远离菜田 , 定植时注意剔除病苗、 弱苗。(3) 收后及时翻耕晒土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促进白菜生长 , 提早收获 , 可大大减轻 为害。(4) 有条件的采用防虫网 , 防止传毒蚜虫 , 方法请参照本书蚜虫部分。(5) 发病初期喷洒 20% 盐酸吗啉胍?乙铜 ( 病毒特 )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 隔 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6)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24% 混脂酸?铜( 毒消 ) 水剂 800 倍液或 0.5% 菇类蛋白多糖水剂 300 倍液、 2% 宁南霉素 ( 菌克毒克 ) 水剂 500 倍液、 7.5% 菌毒?吗啉胍 ( 克毒灵 ) 水剂 500 倍液、 31% 吗啉胍?三氮唑核苷 ( 病毒康 ) 可溶性粉剂 800~1000 倍液、20% 吗啉胍?乙铜 ( 灭毒灵、病毒清、克毒宁、拔毒宝、病毒散 )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隔 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 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本病主要侵染普通白菜中的小白菜。先在新长出的嫩叶上产生明脉 , 后出现斑驳 , 病叶多畸形 , 植株矮缩 , 结荚少 , 种子不实粒多 , 发芽率低。本病在广州一带发生普遍 , 发病率有时达 100% 。 病原  本病毒源为芜菁花叶病毒 (TuMV) 的两个株系 , 即油菜系和芜菁系侵染引起。 油菜株系致死温度 60℃ , 稀释限点 1000 倍 , 体外存活期 144 小时 ; 芜菁株系致死温度60℃ , 稀释限点 1500 倍 , 体外存活期 72 小时。自然寄主有小白菜、萝卜、芜菁、芥菜、菜薹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毒两株系主要在西洋菜、鹅肠菜、天蓬草、碎米荠、野油菜、荠菜等寄主上越夏 , 借桃蚜、萝卜蚜传毒。蚜虫数量大时 , 传毒率明显提高。至于黄条跳甲、斜纹夜峨或菟丝子及直接与病土接触均不传毒。小白菜根部受伤后 , 再用病汁液浸根 , 只能少量传毒。 无公害防治法(1) 选育抗病品种。(2) 育苗地应远离菜田 , 定植时注意剔除病苗、 弱苗。(3) 收后及时翻耕晒土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促进白菜生长 , 提早收获 , 可大大减轻 为害。(4) 有条件的采用防虫网 , 防止传毒蚜虫 , 方法请参照本书蚜虫部分。(5) 发病初期喷洒 20% 盐酸吗啉胍?乙铜 ( 病毒特 )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 隔 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6)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24% 混脂酸?铜( 毒消 ) 水剂 800 倍液或 0.5% 菇类蛋白多糖水剂 300 倍液、 2% 宁南霉素 ( 菌克毒克 ) 水剂 500 倍液、 7.5% 菌毒?吗啉胍 ( 克毒灵 ) 水剂 500 倍液、 31% 吗啉胍?三氮唑核苷 ( 病毒康 ) 可溶性粉剂 800~1000 倍液、20% 吗啉胍?乙铜 ( 灭毒灵、病毒清、克毒宁、拔毒宝、病毒散 )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隔 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 次。
(责任编辑:wq)

上一篇:小檗白粉病

下一篇:橡皮树炭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