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丝瓜根结线虫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Vegetable sponge root -knot nematode disease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南方根结线虫 |
病原学名: | 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 |
分类地位: | 线虫门侧尾腺口纲垫刃目异皮总科,根结线虫属,南方根结线虫 |
病原介绍: | 成虫雌雄异形 , 幼虫呈细长蠕虫状。雄成虫线状 , 尾端钝圆 , 无色透明 , 大小 1.0~1.5 × 0.03~0.04mm 雌成虫梨形 , 每头可产卵 300~800 粒 , 多埋藏于寄主组织内 , 大小 0.44~1.59 × 0.26~0.81mm, 乳白色。排泄孔近于吻针基球处 , 有卵巢 2 个 , 盘卷于虫体内 , 脏门和阴门位于虫体未端 , 会阴花纹背弓稍高 , 顶或圆或平 , 侧区花纹由波浪形到锯齿形 , 侧区不清楚 , 侧线上的纹常分叉。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根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丝瓜被根结线虫为害后 , 植株地上部生长缓慢 , 影响生长发育 , 致植株发黄矮小 , 气候干燥或中午前后地上部打焉 , 拔出病株 , 可见根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或根结 , 剖开根结可见其内生有许多白色细小的梨状雌虫 , 即根结线虫。 |
发病规律: |
该虫多在土壤 5~30(cm) 处生存 , 常以卵或 2 龄幼虫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 , 病土、 病苗及灌溉水是主要传播途径。 一般可存活 1~3 年 , 翌春条件适宜时 , 由埋藏在寄主根内的雌虫 , 产出单细胞的卵 , 卵产下经几小时形成一龄幼虫 , 脱皮后孵出二龄幼虫 , 离开卵块的二龄幼虫在土壤中移动寻找根尖 , 由根冠上方侵入定居在生长锥内 , 其分泌物刺激导管细胞膨胀 , 使根形成巨型细胞或虫瘿 , 或称根结 , 在生长季节根结线虫的几个世代以对数增殖 , 发育到 4 龄时交尾产卵 , 卵在根结里孵化发育 ,2 龄后离开卵块 , 进入土中进行再侵染或越冬。在温室或塑料棚中单 一种植几年后 , 导致寄主植物抗性衰退时 , 根结线虫可逐步成为优势种。南方根结线虫生存最适温度 25~30 ℃ , 高于 40 ℃ , 低于 5 ℃都很少活动 ,55 ℃经 10 分钟致死。田间土壤湿度是影响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土壤湿度适合蔬菜生长 , 也适于根结线虫活动 , 雨季有利于孵化和侵染 , 但在干燥或过湿土壤中 , 其活动受到抑制 , 其为害砂土常较黏土重 , 适宜土壤 pH4~8。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线虫 |
防治办法: |
(1) 保护地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 集中烧毁 , 深翻 5Ocm, 起高垄30cm, 沟内淹水 , 覆盖地膜 , 密闭棚室 15~20 天 , 经夏季高温和水淹 , 防效 90% 以上。 (2) 棚室用液氨熏 , 每 667㎡ 用液氮 30~60(kg), 于播种或定植前用机械施入土中 , 经 6~7 天后深翻 , 并通风 , 把氨气放出 2~3 天后再播种或定植。 (3) 轮作发病重的棚室应与葱、蒜、韭菜、水生蔬菜或禾本科作物等进行 2~3 年轮作。 (4) 必要时选用 80% 二氯异丙醚乳油于瓜类播种前 7~20 天 , 每 667㎡ 用 5kg 与 10~20(kg) 细砂拌匀 , 进行土壤处理 , 后播种覆土。也可在生长期施药 , 距根部两侧 15cm 处开沟 , 沟深 10~15(cm), 施药后马上盖土。此外也可用 95% 必速灭 ( 棉隆 ),667㎡ 用量 4.9~5.8(kg) 或喷洒 1.8% 阿维菌素乳油 3000倍液有效。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丝瓜被根结线虫为害后 , 植株地上部生长缓慢 , 影响生长发育 , 致植株发黄矮小 , 气候干燥或中午前后地上部打焉 , 拔出病株 , 可见根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或根结 , 剖开根结可见其内生有许多白色细小的梨状雌虫 , 即根结线虫。
病原 Melonidogyne incognita Chiwood 称南方根结线虫。病原线虫雌雄异形 , 幼虫细长蠕虫状。雄成虫线状 , 尾端稍圆 , 无色透明 , 大小 1.O~1.5 × 0.03~0.04(mm) 。雌成虫梨形 , 每 雌线虫可产卵 300 ~800粒 , 雌虫埋藏于寄主组织内 , 大小 0.44~1.59 × 0.26~0.81(m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虫多在土壤 5~30(cm) 处生存 , 常以卵或 2 龄幼虫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 , 病土、 病苗及灌溉水是主要传播途径。 一般可存活 1~3 年 , 翌春条件适宜时 , 由埋藏在寄主根内的雌虫 , 产出单细胞的卵 , 卵产下经几小时形成一龄幼虫 , 脱皮后孵出二龄幼虫 , 离开卵块的二龄幼虫在土壤中移动寻找根尖 , 由根冠上方侵入定居在生长锥内 , 其分泌物刺激导管细胞膨胀 , 使根形成巨型细胞或虫瘿 , 或称根结 , 在生长季节根结线虫的几个世代以对数增殖 , 发育到 4 龄时交尾产卵 , 卵在根结里孵化发育 ,2 龄后离开卵块 , 进入土中进行再侵染或越冬。在温室或塑料棚中单 一种植几年后 , 导致寄主植物抗性衰退时 , 根结线虫可逐步成为优势种。南方根结线虫生存最适温度 25~30 ℃ , 高于 40 ℃ , 低于 5 ℃都很少活动 ,55 ℃经 10 分钟致死。田间土壤湿度是影响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土壤湿度适合蔬菜生长 , 也适于根结线虫活动 , 雨季有利于孵化和侵染 , 但在干燥或过湿土壤中 , 其活动受到抑制 , 其为害砂土常较黏土重 , 适宜土壤 pH4~8。
无公害防治法 (1) 保护地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 集中烧毁 , 深翻 5Ocm, 起高垄30cm, 沟内淹水 , 覆盖地膜 , 密闭棚室 15~20 天 , 经夏季高温和水淹 , 防效 90% 以上。 (2) 棚室用液氨熏 , 每 667㎡ 用液氮 30~60(kg), 于播种或定植前用机械施入土中 , 经 6~7 天后深翻 , 并通风 , 把氨气放出 2~3 天后再播种或定植。 (3) 轮作发病重的棚室应与葱、蒜、韭菜、水生蔬菜或禾本科作物等进行 2~3 年轮作。 (4) 必要时选用 80% 二氯异丙醚乳油于瓜类播种前 7~20 天 , 每 667㎡ 用 5kg 与 10~20(kg) 细砂拌匀 , 进行土壤处理 , 后播种覆土。也可在生长期施药 , 距根部两侧 15cm 处开沟 , 沟深 10~15(cm), 施药后马上盖土。此外也可用 95% 必速灭 ( 棉隆 ),667㎡ 用量 4.9~5.8(kg) 或喷洒 1.8% 阿维菌素乳油 3000倍液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