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水稻卷线虫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Rice crimp nematode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贝西滑刃线虫 |
病原学名: | 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A.oryzae Yokoo |
分类地位: | 线虫门侧尾腺口纲垫刃目滑刃总科,滑刃线虫属,贝西滑刃线虫 |
病原介绍: | 两性成虫均为蠕虫形 , 虫体透明 , 两端钝尖 , 尾部圆锥状。雄虫较短粗 , 尾部急弯 , 成镰刀状 , 无抱片 , 大小 477.1~675.6 × 11.4~20.5(μm) 。雌虫尾部稍长而略弯 , 阴门不突出 , 位于体后 1/3 处 , 大小 602.1~960.0 × 12.5~24.6(μm) , 卵为蚕茧状。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寄主中文名: | 水稻 |
寄主英文名: | rice |
寄主学名: | |
|
侵染部位: |
茎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病害症状: |
分布在国内各稻区。苗期症状不明显 , 偶在 4~5 片真叶时出现叶尖灰白色干枯 , 扭曲干尖。病株孕穗后干尖更严重 , 剑叶或其下 2~3 叶尖端 1~ 8cm 渐枯黄 , 半透明 , 扭曲干尖 , 变为灰白或淡褐色 , 病健部界限明显。湿度大有雾露存在时 , 干尖叶片展平呈半透明水渍状 , 随风飘动 , 露干后又复卷曲。有的病株不显症 , 但稻穗带有线虫 , 大多数植株能正常抽穗 , 但植株矮小 , 病穗较小 , 批粒多 , 多不孕 , 穗直立。在传统的散穗型粳稻品种上表现 " 干尖 " 。在中粳密穗型水稻上表现为 " 小粒翘穗 " |
发病规律: |
以成虫、幼虫在谷粒颖壳中越冬 , 干燥条件可存活 3 年 , 浸水条件能存活 30 天。浸种时 , 种子内线虫复苏 , 游离于水中 , 遇幼芽从芽鞘缝钻入 , 附于生长点、叶芽及新生嫩叶尖端的细胞外 , 以吻针刺入细胞吸食汁液 , 致被害叶形成干尖。线虫在稻株体内生 长发育并交配繁殖 , 随稻株生长 , 侵入穗原基。孕穗期集中到幼穗颖壳内外 , 造成穗粒带虫。 线虫在稻株内约繁殖 1~2 代。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靠灌溉水传播 , 扩大为害。土壤不能传病。随稻种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线虫 |
防治办法: |
(1) 选用无病种子 , 加强检疫 , 严格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 (2) 种子进行温汤浸种 , 先将稻种预浸于冷水中 24 小时 , 然后 放在 45~47 ℃温水中 5 分钟提温 , 再放入 52~54 ℃温水中浸 10 分 钟 , 取出立即冷却 , 催芽播种 , 防效 90% 。或用 0.5% 盐酸溶液浸种 72 小时 , 浸种后用清水冲洗 5 次种子。或 40% 杀线酯 ( 醋酸乙酯 ) 乳油 500倍液 , 浸 50kg 种子 , 浸泡 24 小时 , 再用清水冲洗。或用 16% 咪鲜?杀螟 ( 恶线清 ) 可湿性粉剂 300 ~400倍液 , 浸 6kg 种子 , 浸种60小时 , 然后用清水冲洗再催芽播种。或用 10% 浸种灵乳油 2 ml对水 10kg 浸 5~6kg 种子 , 浸种 48 小时 , 浸后不必用清水淘洗种子 , 直接催芽至露自即可播种。用温汤或药剂浸种时 , 发芽势有降低的趋势 , 如直播易引致烂种或烂秧 , 故需催好芽。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又称白尖病、线虫枯死病。分布在国内各稻区。苗期症状不明显 , 偶在 4~5 片真叶时出现叶尖灰白色干枯 , 扭曲干尖。病株孕穗后干尖更严重 , 剑叶或其下 2~3 叶尖端 1~ 8cm 渐枯黄 , 半透明 , 扭曲干尖 , 变为灰白或淡褐色 , 病健部界限明显。湿度大有雾露存在时 , 干尖叶片展平呈半透明水渍状 , 随风飘动 , 露干后又复卷曲。有的病株不显症 , 但稻穗带有线虫 , 大多数植株能正常抽穗 , 但植株矮小 , 病穗较小 , 批粒多 , 多不孕 , 穗直立。在传统的散穗型粳稻品种上表现 " 干尖 " 。在中粳密穗型水稻上表现为 " 小粒翘穗 " 。
病原 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 称贝西滑刃线虫 ( 稻干尖线虫 ), 属线形动物门。雌虫蠕虫形 , 直线或稍弯 , 体长 500~800 μm, 尾部自阴门后变细 , 阴门角皮不突出。雄虫上部直线形 , 体长 458~600 μm , 死后尾部呈直角弯曲成镰刀状。尾侧有 3 个乳状突起 , 交接刺新月形 , 刺状 , 无交合伞。线虫活跃时宛如蛇行水中 , 停止时常扭结或卷曲成盘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成虫、幼虫在谷粒颖壳中越冬 , 干燥条件可存活 3 年 , 浸水条件能存活 30 天。浸种时 , 种子内线虫复苏 , 游离于水中 , 遇幼芽从芽鞘缝钻入 , 附于生长点、叶芽及新生嫩叶尖端的细胞外 , 以吻针刺入细胞吸食汁液 , 致被害叶形成干尖。线虫在稻株体内生 长发育并交配繁殖 , 随稻株生长 , 侵入穗原基。孕穗期集中到幼穗颖壳内外 , 造成穗粒带虫。 线虫在稻株内约繁殖 1~2 代。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靠灌溉水传播 , 扩大为害。土壤不能传病。随稻种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
防治方法 (1) 选用无病种子 , 加强检疫 , 严格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 (2) 种子进行温汤浸种 , 先将稻种预浸于冷水中 24 小时 , 然后 放在 45~47 ℃温水中 5 分钟提温 , 再放入 52~54 ℃温水中浸 10 分 钟 , 取出立即冷却 , 催芽播种 , 防效 90% 。或用 0.5% 盐酸溶液浸种 72 小时 , 浸种后用清水冲洗 5 次种子。或 40% 杀线酯 ( 醋酸乙酯 ) 乳油 500倍液 , 浸 50kg 种子 , 浸泡 24 小时 , 再用清水冲洗。或用 16% 咪鲜?杀螟 ( 恶线清 ) 可湿性粉剂 300 ~400倍液 , 浸 6kg 种子 , 浸种60小时 , 然后用清水冲洗再催芽播种。或用 10% 浸种灵乳油 2 ml对水 10kg 浸 5~6kg 种子 , 浸种 48 小时 , 浸后不必用清水淘洗种子 , 直接催芽至露自即可播种。用温汤或药剂浸种时 , 发芽势有降低的趋势 , 如直播易引致烂种或烂秧 , 故需催好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