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水稻条纹叶枯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Rice strip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水稻条纹病毒 |
病原学名: | Rice stripe virus (RSV),Tenuivirus、Rice strpe virus,RSV |
分类地位: | 纤细病毒属,水稻条纹病毒 |
病原介绍: | 病毒粒子丝状 , 大小 400× 8nm, 分散于细胞质、液泡和核内 , 或成颗粒状、砂状等不定形集块 , 即内含体 , 似有许多丝状体纠缠而成团。病叶汁液稀释限点 1000 ~10000倍 , 钝化温度为 55 ℃ 3 分钟 , 零下 20 ℃ , 体外保毒期 ( 病稻 )8 个月。 |
|
病原图: | |
寄主信息: |
寄主中文名: | 水稻 |
寄主英文名: | rice |
寄主学名: |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苗期发病心叶基部 出现褪绿黄白斑 , 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 , 条纹间仍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 , 糯、 粳稻和高秆柏稻心叶黄白、柔软、 卷曲下垂、成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 , 出现黄绿相间条纹 , 分蘖减少 , 病株提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为害造 成的枯心苗相似 , 但无蛙孔 , 无虫粪 , 不易拔起 , 别于蝼蛄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 , 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 , 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 , 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 , 各类型稻均不枯心 , 但抽穗畸形 , 结实很少。 病原 Rice stripe virus (RSV),Tenuivirus 水稻条纹病毒 , 异名Rice strpe virus,RSV, 属病毒。 病毒粒子丝状 , 大小 400× 8nm, 分散于细胞质、液泡和核内 , 或成颗粒状、砂状等不定形集块 , 即内含体 , 似有许多丝状体纠缠而成团。病叶汁液稀释限点 1000 ~10000倍 , 钝化温度为 55 ℃ 3 分钟 , 零下 20 ℃ , 体外保毒期 ( 病稻 )8 个月。 |
发病规律: |
本病毒仅靠介体昆虫传染 , 其它途径不传病。介体昆虫主要为灰 飞虱 , 一旦获毒可终身并经卵传毒 , 至于白背飞虱在自然界虽可传毒 , 但作用不大。最短吸毒 时间 10 分钟 , 循回期 4~23 天 , 一般 10~15 天。病毒在虫体内增殖 , 还可经卵传递。 病毒侵染禾本科的水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粟、泰、看麦娘、狗尾草等 50 多种植物。 但除水稻外 , 其它寄主在侵染循环中作用不大。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 , 成为主要初侵染源。在大、小麦田越冬的若虫 , 羽化后在原麦田繁殖 , 然后迁飞至早稻秧田或本田传毒为害并繁殖 , 早稻收获后 , 再迁飞至晚稻上为害 , 晚稻收获后 , 迁回冬麦上越冬。水稻在苗期到分蘖期易感病。叶龄长潜育期也较长 , 随植株生长抗性逐渐增强。 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有直接关系。春季气温偏高 , 降雨少 , 虫口 多发病重。稻、麦两熟区发病重 , 大麦、双季稻区病害轻。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病毒 |
防治办法: |
(1) 调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成片种植 , 防止灰飞虱在不同季节、不同 熟期和早、晚季作物间迁移传病。忌种插花田 , 秧田不要与麦田相间。 (2) 种植抗 ( 耐 ) 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扬粳 9538 、盐粳 3 号、镇稻 99 、常优粳 1 号、徐稻 3 号、常农粳 3 号等。 (3) 调整播期 , 移栽期避开灰飞虱迁飞期。收割麦子和早稻要背向秧田和大田稻苗 , 减少灰飞虱迁飞。加强管理促进分蘖。 (4) 治虫防病。采用10% 吡虫啉 ( 大丰收 ) 可湿性粉剂 15~205/667 ㎡ (1000倍液) 浸种 , 或5% 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 )30ml/667 ㎡拌种 , 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水稻条纹叶枯病 , 生产上可与浸种防治恶苗病同时进行。为全程控制病害 , 还需抓住传毒昆虫迁飞前期集中防治 , 大田中后期的防虫也应重视。 (5) 发病初期用 20% 宁南霉素或 36% 三氯异氰尿酸 每 667㎡ 60~7Og, 或 50% 氯溴异氰尿酸 667 ㎡ 40g或 5% 菌毒清水剂 667 ㎡ 200ml 叫对水喷雾。 (6) 土壤中甲、绿磺隆除草剂残留和肥害的影响 , 黑根、烂根现象严重 , 加重了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根发棵 , 改善植株生长状况。经生产试验表明 : 萘乙酸类、三十烷醇类调节剂配合微量元素锌使用效果最好 , 复硝酚钠次之 , 每 667㎡ 用量以 0.6% 萘乙酸 20~30g 或 1% 三十烷醇 30~40g 加 98% 七水硫酸锌50~80g 为宜。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苗期发病心叶基部 出现褪绿黄白斑 , 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 , 条纹间仍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 , 糯、 粳稻和高秆柏稻心叶黄白、柔软、 卷曲下垂、成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 , 出现黄绿相间条纹 , 分蘖减少 , 病株提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为害造 成的枯心苗相似 , 但无蛙孔 , 无虫粪 , 不易拔起 , 别于蝼蛄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 , 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 , 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 , 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 , 各类型稻均不枯心 , 但抽穗畸形 , 结实很少。
病原 Rice stripe virus (RSV),Tenuivirus 水稻条纹病毒 , 异名Rice strpe virus,RSV, 属病毒。 病毒粒子丝状 , 大小 400× 8nm, 分散于细胞质、液泡和核内 , 或成颗粒状、砂状等不定形集块 , 即内含体 , 似有许多丝状体纠缠而成团。病叶汁液稀释限点 1000 ~10000倍 , 钝化温度为 55 ℃ 3 分钟 , 零下 20 ℃ , 体外保毒期 ( 病稻 )8 个月。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本病毒仅靠介体昆虫传染 , 其它途径不传病。介体昆虫主要为灰 飞虱 , 一旦获毒可终身并经卵传毒 , 至于白背飞虱在自然界虽可传毒 , 但作用不大。最短吸毒 时间 10 分钟 , 循回期 4~23 天 , 一般 10~15 天。病毒在虫体内增殖 , 还可经卵传递。
病毒侵染禾本科的水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粟、泰、看麦娘、狗尾草等 50 多种植物。 但除水稻外 , 其它寄主在侵染循环中作用不大。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 , 成为主要初侵染源。在大、小麦田越冬的若虫 , 羽化后在原麦田繁殖 , 然后迁飞至早稻秧田或本田传毒为害并繁殖 , 早稻收获后 , 再迁飞至晚稻上为害 , 晚稻收获后 , 迁回冬麦上越冬。水稻在苗期到分蘖期易感病。叶龄长潜育期也较长 , 随植株生长抗性逐渐增强。
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有直接关系。春季气温偏高 , 降雨少 , 虫口 多发病重。稻、麦两熟区发病重 , 大麦、双季稻区病害轻。
防治方法 (1) 调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成片种植 , 防止灰飞虱在不同季节、不同 熟期和早、晚季作物间迁移传病。忌种插花田 , 秧田不要与麦田相间。 (2) 种植抗 ( 耐 ) 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扬粳 9538 、盐粳 3 号、镇稻 99 、常优粳 1 号、徐稻 3 号、常农粳 3 号等。 (3) 调整播期 , 移栽期避开灰飞虱迁飞期。收割麦子和早稻要背向秧田和大田稻苗 , 减少灰飞虱迁飞。加强管理促进分蘖。 (4) 治虫防病。采用10% 吡虫啉 ( 大丰收 ) 可湿性粉剂 15~205/667 ㎡ (1000倍液) 浸种 , 或5% 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 )30ml/667 ㎡拌种 , 防治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水稻条纹叶枯病 , 生产上可与浸种防治恶苗病同时进行。为全程控制病害 , 还需抓住传毒昆虫迁飞前期集中防治 , 大田中后期的防虫也应重视。 (5) 发病初期用 20% 宁南霉素或 36% 三氯异氰尿酸 每 667㎡ 60~7Og, 或 50% 氯溴异氰尿酸 667 ㎡ 40g或 5% 菌毒清水剂 667 ㎡ 200ml 叫对水喷雾。 (6) 土壤中甲、绿磺隆除草剂残留和肥害的影响 , 黑根、烂根现象严重 , 加重了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根发棵 , 改善植株生长状况。经生产试验表明 : 萘乙酸类、三十烷醇类调节剂配合微量元素锌使用效果最好 , 复硝酚钠次之 , 每 667㎡ 用量以 0.6% 萘乙酸 20~30g 或 1% 三十烷醇 30~40g 加 98% 七水硫酸锌50~80g 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