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十大功劳壳二孢叶斑病 |
病害别名: | 猫儿刺叶斑病 |
病害英文名: |
Chinese mahonia Ascochyta leaf spot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壳二孢属 |
病原学名: | Ascochyta sp.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球壳孢目,壳二孢属 |
病原介绍: | 分生孢子器圆形或扁圆形 , 黑色, 有孔口 , 初埋生在文山红柱兰的叶组织中 , 后部分露出。 分生孢子梗缺 , 产胞细胞桶形至椭圆形, 内 壁芽生瓶梗式产孢。分生孢子卵圆形无色 , 未成熟时单胞 , 成熟后双胞。 |
|
病原图: | |
寄主信息: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病害症状: |
初在叶上生褐色小斑,逐渐扩展为四周黑褐色、近圆形病斑,后扩展成椭圆形灰白色至白色斑,略凹陷,四周围以黑色较窄线圈,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外圈排列成近圆形,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
发病规律: |
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内及地表越冬,翌年遇雨及灌溉水放射出分生孢子,侵染寄主,经在株丛上不断繁殖,积累病原,引起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口病菌主要靠雨水和气流传播,气温上升至20℃以上易发病。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发病重的地区秋末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减少初侵染源。(2)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1:1:200倍式波尔多液等,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又称猫儿刺叶斑病。初在叶上生褐色小斑,逐渐扩展为四周黑褐色、近圆形病斑,后扩展成椭圆形灰白色至白色斑,略凹陷,四周围以黑色较窄线圈,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外圈排列成近圆形,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Ascochyta sp.称一种壳二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圆形至扁圆形,黑色,有孔口,着生在十大功劳叶片组织内,部分外露。分生孢子梗缺。产孢细胞桶形至椭圆形,内壁芽生瓶体式产孢。分生孢子圆筒形,无色,未成熟时单胞,成熟后双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内及地表越冬,翌年遇雨及灌溉水放射出分生孢子,侵染寄主,经在株丛上不断繁殖,积累病原,引起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口病菌主要靠雨水和气流传播,气温上升至20℃以上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发病重的地区秋末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减少初侵染源。(2)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1:1:200倍式波尔多液等,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