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山药红斑病

作者:山药 来源:Yam red spot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山药红斑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Yam red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薯蓣短体线虫
病原学名:Pratylencjus dioscoreae sp. nav.
分类地位:线虫门侧尾腺口纲垫刃目,短体线虫属,薯蓣短体线虫
病原介绍:薯蓣短体线虫头部具两个环纹,侧带处有6~8条侧线,雌虫受精囊大而圆,身体平均长度为695.5 (μm),口针平均长度为18.3 (μm),尾部指状,尾端通常平滑。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山药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病害症状: 薯蓣红斑病是由线虫引起的病害。生长期间染病,影响块茎发育,块茎小、重量轻。线虫主要侵染地下块茎,初在块茎上形成红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稍凹陷的斑点,单个病斑小,大小2 ~ 4(mm),发病重的块茎上,病斑密集,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斑块,表面具细龟纹,病斑深约2 ~ 3(mm),最深为lcm以上,致病组织呈褐色干腐状。
发病规律: 薯蓣短体线虫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种秧(病芦头)、病残体、病田土壤是传病的主要途径,圆豆不传病。薯蓣短体线虫生活史极不整齐,经常可查到各个虫态,年约生2代只侵染薯蓣,当6月上旬新块茎开始形成,线虫即可侵染,随后,侵染陆续增加,直至收获。块茎从芦头至40cm以上处均可受害,以0 - 20(cm)处病斑较多。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线虫
防治办法: (1)与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棉花、烟草、辣椒、茄子、番茄、芥菜、萝卜、胡萝卜、西瓜、板蓝根、紫菀、黄芪、北沙参、白术、苋菜、马齿苋等不被侵染的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2)结合轮作并配合轮作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复合肥。(3)用80%二氯异丙醚(灭线虫)乳油,于播前7 ~ 20天处理土壤,也可于山药生长期,每667㎡用药4 ~ 6 (kg)有效成分,于植株两侧距根部15cm处开沟施药,沟深10 ~ 15 (cm),施药后覆土。(4)浇灌1.8%阿维菌素乳油1500 ~ 2000倍液有效。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薯蓣红斑病是由线虫引起的病害。生长期间染病,影响块茎发育,块茎小、重量轻。线虫主要侵染地下块茎,初在块茎上形成红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稍凹陷的斑点,单个病斑小,大小2 ~ 4(mm),发病重的块茎上,病斑密集,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斑块,表面具细龟纹,病斑深约2 ~ 3(mm),最深为lcm以上,致病组织呈褐色干腐状。 病原  Pratylencjus dioscoreae sp. nav. 称薯蓣短体线虫是短体属一新种。属植物寄生线虫。薯蓣短体线虫头部具两个环纹,侧带处有6~8条侧线,雌虫受精囊大而圆,身体平均长度为695.5 (μm),口针平均长度为18.3 (μm),尾部指状,尾端通常平滑。因此,不同于短体属现有的其他种。薯蓣短体线虫和短小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rachyurus、咖啡短体线虫P.coffeae 及钝尾短体线虫P.obtusocaudatus 相似。和短小短体线虫的区别在于身体较长,短小短体线虫平均体长为567.8μm,侧线数目4条;咖啡短体线虫体长592.7μm、口针长度15.5μm及侧线数目4 ~ 5条;钝尾短体线虫体长为400 ~ 470(μm),口针长15μm及侧线数目为4条。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薯蓣短体线虫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种秧(病芦头)、病残体、病田土壤是传病的主要途径,圆豆不传病。薯蓣短体线虫生活史极不整齐,经常可查到各个虫态,年约生2代只侵染薯蓣,当6月上旬新块茎开始形成,线虫即可侵染,随后,侵染陆续增加,直至收获。块茎从芦头至40cm以上处均可受害,以0 - 20(cm)处病斑较多。 无公害防治法  (1)与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棉花、烟草、辣椒、茄子、番茄、芥菜、萝卜、胡萝卜、西瓜、板蓝根、紫菀、黄芪、北沙参、白术、苋菜、马齿苋等不被侵染的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2)结合轮作并配合轮作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复合肥。(3)用80%二氯异丙醚(灭线虫)乳油,于播前7 ~ 20天处理土壤,也可于山药生长期,每667㎡用药4 ~ 6 (kg)有效成分,于植株两侧距根部15cm处开沟施药,沟深10 ~ 15 (cm),施药后覆土。(4)浇灌1.8%阿维菌素乳油1500 ~ 2000倍液有效。
(责任编辑:Wan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