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山药镰刀菌枯萎病

作者:山药 来源:Yam Fusarium wilt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山药镰刀菌枯萎病
病害别名: 山药死藤
病害英文名: Yam Fusarium wil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山药尖镰孢
病原学名: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 sp. dioscoreae Wellman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山药尖镰孢
病原介绍:在石竹叶培养基上,气生菌丝茂盛,菌丛反面无色,絮状,小分生孢子数量多,生在单苗瓶梗或较短的分生孢子梗上,肾形、椭圆形至圆筒形,大小4 ~ 7×2.5 ~ 4 (μm);大分生孢子纺锤形或镰刀形,两端尖,具3 ~ 4个隔膜,个别5个;3个隔膜的大小22 ~ 40×4 ~ 5(μm);厚垣孢子球状,具1~2个细胞,顶生或间生,单生或双生,偶串生。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山药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茎、根
症状图: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茎基部和地下块根。初在茎基部出现梭形湿腐状的褐色斑块,后病斑向四周扩展,茎基部整个表皮腐烂,致地上部叶片逐渐黄化、脱落,藤蔓迅速枯死,剖开茎基,病部变褐;块根染病,在皮孔四周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皮孔上的细根及山药块根内部也变褐色,干腐,严重的整个山药变细变褐。贮藏期该病可继续扩展。
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条件适宜即有发病可能,湖北6月开始发生,广东、云南7~9月发生,收获后带有病菌的山药及繁殖用的山药尾子,仍可继续发病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下种。高温阴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施氮过多、土壤偏酸均有利于发病。该病为害日趋严重,是个潜在的威胁,生产上应予重视。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选择无病的山药尾子做种。必要时在栽种前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孢山药尾子10 ~ 20分钟后下种。(2)入窑前在山药尾子的切口处涂1:50倍式石灰浆预防腐烂。(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复合肥。(4)6月中旬开始用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 ~ 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干悬粉500倍液、50%氯溴异氰氨尿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淋茎基部,隔15天左右1次,共防5 ~ 6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山药枯萎病俗称死藤。主要为害茎基部和地下块根。初在茎基部出现梭形湿腐状的褐色斑块,后病斑向四周扩展,茎基部整个表皮腐烂,致地上部叶片逐渐黄化、脱落,藤蔓迅速枯死,剖开茎基,病部变褐;块根染病,在皮孔四周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皮孔上的细根及山药块根内部也变褐色,干腐,严重的整个山药变细变褐。贮藏期该病可继续扩展。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 sp. dioscoreae Wellman 称山药尖镰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在石竹叶培养基上,气生菌丝茂盛,菌丛反面无色,絮状,小分生孢子数量多,生在单苗瓶梗或较短的分生孢子梗上,肾形、椭圆形至圆筒形,大小4 ~ 7×2.5 ~ 4 (μm);大分生孢子纺锤形或镰刀形,两端尖,具3 ~ 4个隔膜,个别5个;3个隔膜的大小22 ~ 40×4 ~ 5(μm);厚垣孢子球状,具1~2个细胞,顶生或间生,单生或双生,偶串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条件适宜即有发病可能,湖北6月开始发生,广东、云南7~9月发生,收获后带有病菌的山药及繁殖用的山药尾子,仍可继续发病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下种。高温阴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施氮过多、土壤偏酸均有利于发病。该病为害日趋严重,是个潜在的威胁,生产上应予重视。 无公害防治法  (1)选择无病的山药尾子做种。必要时在栽种前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孢山药尾子10 ~ 20分钟后下种。(2)入窑前在山药尾子的切口处涂1:50倍式石灰浆预防腐烂。(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复合肥。(4)6月中旬开始用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 ~ 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干悬粉500倍液、50%氯溴异氰氨尿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淋茎基部,隔15天左右1次,共防5 ~ 6次。
(责任编辑:Wan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