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沙田柚黑斑病

作者:沙田柚 来源:Pummelo black spot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沙田柚黑斑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Pummelo black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柑果茎点霉
病原学名:Phoma citricarpa (Mc Alp.) Petrak.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球壳菌目,茎点霉属,柑果茎点霉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器球形, 90~150×80~150(μm),分生孢子梗较明显,顶端细。分生孢子有两种:一种椭圆形,单胞无色, 7~12×5.3~7(μm), 另一种短杆状,6~8.5×1.8~2.5(μm)。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沙田柚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果实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常见有2种:黑星型染病果实初散生红褐色小斑,后扩展成四周隆起红褐色至黑褐色斑,中央凹陷,灰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不侵入果肉口黑斑型受害果实初生浅黄色至黄褐色斑点,后扩展成暗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斑,中央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常融合成片。枝梢、叶片染病,产生与果实类似的症状。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果、病枝、病叶或落叶上越冬,翌年3~4月柚果谢花期,地面腐烂的落叶上放射出大量子囊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传到幼果上侵入,以小团的菌丝块潜伏在角质层与表皮之间,潜育期3~12个月,果实近成熟时显症,8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入发病高峰期。闷热不通风柚园易发病、老龄树较幼龄树发病重。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冬春季清园,结合修剪,清除病落叶、病果,以减少菌源。(2)精心养护,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力。(3)花谢后30~45天内,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45%晶体石硫合剂300~400倍液,10~15天1次,防治2~3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发生在果实成熟期,主要为害果实、叶片和枝梢。常见有2种:黑星型染病果实初散生红褐色小斑,后扩展成四周隆起红褐色至黑褐色斑,中央凹陷,灰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不侵入果肉口黑斑型受害果实初生浅黄色至黄褐色斑点,后扩展成暗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斑,中央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常融合成片。枝梢、叶片染病,产生与果实类似的症状。 病原Phoma citricarpa McAlpine称柑果茎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 90~150×80~150(μm),分生孢子梗较明显,顶端细。分生孢子有两种:一种椭圆形,单胞无色, 7~12×5.3~7(μm), 另一种短杆状,6~8.5×1.8~2.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果、病枝、病叶或落叶上越冬,翌年3~4月柚果谢花期,地面腐烂的落叶上放射出大量子囊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传到幼果上侵入,以小团的菌丝块潜伏在角质层与表皮之间,潜育期3~12个月,果实近成熟时显症,8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入发病高峰期。闷热不通风柚园易发病、老龄树较幼龄树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冬春季清园,结合修剪,清除病落叶、病果,以减少菌源。(2)精心养护,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力。(3)花谢后30~45天内,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45%晶体石硫合剂300~400倍液,10~15天1次,防治2~3次。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沙田柚黄龙病

下一篇:沙田柚疮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