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三七叶腐病

作者:三七(田七) 来源:不详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三七叶腐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朱红轮枝孢
病原学名:Verticillium cinnabarium (Cda.)Reinke et Berth.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轮枝孢属,朱红轮枝孢
病原介绍:在PDA培养基上,菌丛初白色,后橙黄色;菌丝纤细,近无色,直径1.6~2.2(μm),有分隔,可集结成束;菌丝体中分生孢子梗可聚在一起,分生孢子梗与菌丝区别明显,40~82×1.4~1.7(μm),成30~400锐角分枝,分枝2次,分枝上瓶梗1~6个,轮生,9~13×1.4~1.7(μm)。分生孢子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有时微弯,单胁无色,数量极大,大小为3~7×2~3(μm)。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三七(田七)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叶、茎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症状  该病能为害除根部以外的所有地上部器官。最典型的症状是引起叶柄顶部产生黑色梭形病斑,温度高时迅速绕叶柄一周、并且很快向小叶基部扩展,形成叶上淡黑色水浸状病斑,边缘不整齐。叶柄的病部很快变软,造成上部小叶下垂(俗称"扭下盘")。在病部常可见淡黄色带粉红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子实体。为害叶片中部时,形成黑色不规则形病斑,边缘不整齐,大小一般为5~13(mm),病部腐烂,干燥时边缘较整齐,中间易掉落而形成孔洞;花簇易受害,症状同叶柄受害;茎秆受害时,形成突起的黑褐色梭形病斑,但扩展慢。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或土壤中越冬,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条件适宜时侵入寄主在维管束内蔓延,引起发病。东北、内蒙古、河南7月发生,有时为害较重。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进行轮作。(2)必要时在发病前浇灌50%多菌灵磺酸盐(溶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该病能为害除根部以外的所有地上部器官。最典型的症状是引起叶柄顶部产生黑色梭形病斑,温度高时迅速绕叶柄一周、并且很快向小叶基部扩展,形成叶上淡黑色水浸状病斑,边缘不整齐。叶柄的病部很快变软,造成上部小叶下垂(俗称"扭下盘")。在病部常可见淡黄色带粉红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子实体。为害叶片中部时,形成黑色不规则形病斑,边缘不整齐,大小一般为5~13(mm),病部腐烂,干燥时边缘较整齐,中间易掉落而形成孔洞;花簇易受害,症状同叶柄受害;茎秆受害时,形成突起的黑褐色梭形病斑,但扩展慢。 病原 Verticillium cinnabarium (Cda.)Reinke et Berth.称朱红轮枝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丛初白色,后橙黄色;菌丝纤细,近无色,直径1.6~2.2(μm),有分隔,可集结成束;菌丝体中分生孢子梗可聚在一起,分生孢子梗与菌丝区别明显,40~82×1.4~1.7(μm),成30~400锐角分枝,分枝2次,分枝上瓶梗1~6个,轮生,9~13×1.4~1.7(μm)。分生孢子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有时微弯,单胁无色,数量极大,大小为3~7×2~3(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或土壤中越冬,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条件适宜时侵入寄主在维管束内蔓延,引起发病。东北、内蒙古、河南7月发生,有时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  (1)进行轮作。(2)必要时在发病前浇灌50%多菌灵磺酸盐(溶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三色董花叶病

下一篇:三七根结线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