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中文名: |
肉桂炭疽病 |
病害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病害英文名: |
Cassiabarktree anthracnose |
病原信息: |
病原中文名: | 围小丛壳 |
病原学名: | 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Et Schrenk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球壳目,小丛壳属,围小丛壳 |
病原介绍: | 子囊壳多生在叶背 , 单生球形 , 深褐色至黑色 , 大小 65~209 μm 。子囊棍棒形 , 平行排列在子囊壳内 , 子囊间无侧丝 , 大小 24~42 × 10~24(μm)。 子囊内含子囊孢子 8 个 , 单胞无色 ,5~13 × 4~8(μm), 子囊孢子萌发也产生附着孢。 |
病原中文名: | 胶孢炭疽菌 |
病原学名: |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 |
分类地位: | 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 |
病原介绍: | 分生孢子盘初埋生在寄主表皮下,后外露,湿度大时,涌出揣红色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盘一般不产生刚毛,分生孢子梗不分隔呈栅状排列,无色,圆柱形,大小10~20×1.5~2.5(μm)。分生孢子圆筒形,稍弯,无色,单胞,大小12~20×4~7(μm),常具油球1~3个。 |
|
病原图: | 没有病原图信息! |
寄主信息: |
寄主中文名: | 肉桂 |
寄主英文名: | cassia |
寄主学名: | |
|
侵染部位: |
叶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病害症状: |
主要为害苗期和成株叶片。苗期发病影响较大,有时造成严重为害。叶片染病发生在叶面、叶尖或叶缘处,褐色,形状不规则,后期常扩展或融合成灰褐色大斑,边缘棕褐色,波浪状。病斑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子囊壳多于11月至翌年2月生成,发病重时常造成早期落叶。在肉桂上产生小黑点的叶斑病较多,必要时需镜检病原进行区别。 |
发病规律: |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在寄主病部或病落叶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湿度大时孢子萌发侵入叶片或幼苗进行为害,接着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该病终年发生,连续阴雨,阳光不足或土壤粘重积水或棚室内湿气滞留易发病,每年2~4月流行最盛。苗期发病受害重。 |
预测预报: |
|
病害分类: |
真菌 |
防治办法: |
(1)精心养护,发现病叶及时摘除。(2)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3)发病期及时喷洒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800~1000倍液、60%炭必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
为害情况: |
|
总体描述: |
症状 主要为害苗期和成株叶片。苗期发病影响较大,有时造成严重为害。叶片染病发生在叶面、叶尖或叶缘处,褐色,形状不规则,后期常扩展或融合成灰褐色大斑,边缘棕褐色,波浪状。病斑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子囊壳多于11月至翌年2月生成,发病重时常造成早期落叶。在肉桂上产生小黑点的叶斑病较多,必要时需镜检病原进行区别。
病原 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et Schrenk称围小丛壳,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Colleto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称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盘在受害表皮下生出,刚毛产生在分生孢子盘四周,褐色至暗褐色,上端尖。分生孢子梗单胞无色,不分枝,集中在盘中。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着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大小10.8~12.75×5~7.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在寄主病部或病落叶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湿度大时孢子萌发侵入叶片或幼苗进行为害,接着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该病终年发生,连续阴雨,阳光不足或土壤粘重积水或棚室内湿气滞留易发病,每年2~4月流行最盛。苗期发病受害重。
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发现病叶及时摘除。(2)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3)发病期及时喷洒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800~1000倍液、60%炭必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