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热带兰白绢病

作者:热带兰 来源:不详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热带兰白绢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齐整小核菌
病原学名:Sclerotium rolfsii Sacc.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小核菌属,齐整小核菌
病原介绍:菌核球形至椭形,大小0.5-1mm,易脱,表面平滑且有光泽。菌核内部灰白色,紧密,细胞呈多角球形,大小6-8μm,边缘细胞褐色,不规则,多较小。子实层密集成层,白色;担子棍棒状,顶生小梗4个,其上生担孢子。担孢子球形至洋梨形,无色,大小4.5-6.7×3.5-4.5(μm)。
病原图: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热带兰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整株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病害症状: 从兰花鞘片开始,逐渐蔓延到幼芽中心叶基,延伸至未出土的幼芽或幼小的假鳞茎及幼根,造成受害幼嫩组织变褐,常渗出黄色液体。兰株近地面茎基部及肉质根初呈水渍状,病部发黑腐烂变软,接着其表面长出白色绢丝状物,多呈放射状向根部及四周土壤或盆土表面扩展,后期在白色菌丝上产生很多油菜籽状的棕褐色的小菌核,表面平滑。一个兰芽染病后,同盆兰花也均染病,严重时假鳞茎也被侵染,最后兰叶倒伏全株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以成熟菌核在病部或随病残体进入土壤中越冬,温暖地区也可以菌丝在未腐烂的有机残体上越冬。翌年5~6月温度25~35℃,相对湿度90%以上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在土壤中蔓延,从兰花叶基部侵入,经7~8天潜育即开始发病,病部又产生、菌丝进行多次再侵染。该病在1年中常有2~3个发病高峰,高峰多少及为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当地空气的温湿度。白绢病菌发育温限为8~40℃,最适为32~33℃,适应pH1.9~8.4,最适为pH5.9。菌核在室内条件下可存活10年,自然条件下5~6年,淹水条件下3~4个月即失去生活力。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梅雨季节高温多雨及酸性土易发病,盆中兰丛过密、盆土积水或湿气滞留持续时间长,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防治兰花白绢病应采取"园艺防治为主,保健栽培,药剂预防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园艺防治的主要措施是选好培养土,避免露地栽培,科学使用水肥等。具体方法:(1)选用腐殖程度高,肥沃清洁的腐殖土为培养土。"兰花喜肥而忌浊",要求培养土腐殖程度高,含微生物区系丰富。因有益微生物和病菌之间的竞争和食物链关系,可抑制或减轻白绢病的发生。高山腐殖土清洁,有害微生物少,土壤团粒结构适合兰花生长;将园土作为培养土要筛去未腐烂的植物残体,然后经高温杀菌,也可将园土放入缸中浸水,充分搅拌后捞去浮渣,浸4~6月后备用。施用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充分发酵,腐烂后再用,适当施用硝酸钙、硫酸钱等肥料可减轻受害。(2)根据不同兰花品种的特点,调节培养土酸碱度。一般粗养品种培养土pH低于5.5时,可适当加焦泥灰、草木灰,调至pH6.5~7.0,并可增加硅、钙等微量元素。(3)物理防治。白绢病的菌核在100℃时可杀死,因此栽培用土提倡经过高温消毒,采用加温烘烤或通过蒸汽灭菌均可。(4)精心养护。4~6月是兰花生长旺季,也是南方雨水最集中的季节,采用避雨栽培法是防止白绢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使盆土润而不干燥,经常检查盆土的干湿程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盆栽株丛中,只要有少数几株染病,也必须把所有的受害根连同植株小心移掉,并用50%福美双粉剂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消毒,防其传染,严重的进行隔离,再把所有的腐烂根切除,并把整株用96%硫酸铜溶液1000倍液洗涤,然后移入小盆中栽植。(5)土壤消毒。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用量为盆土重量的0.2~0.3% 拌入盆土中,或制成药砂撒施在表面,也可对水500倍浇灌。(6)发病季节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每月2~3次。(7)生物防治。用82木霉生物制剂每盆30~50g加适量细土拌匀撒在盆土表面。也可在100kg兰土中拌入82木霉1kg,混匀后装盆即可,防效较好。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菌丝从兰花鞘片开始,逐渐蔓延到幼芽中心叶基,延伸至未出土的幼芽或幼小的假鳞茎及幼根,造成受害幼嫩组织变褐,常渗出黄色液体。兰株近地面茎基部及肉质根初呈水渍状,病部发黑腐烂变软,接着其表面长出白色绢丝状物,多呈放射状向根部及四周土壤或盆土表面扩展,后期在白色菌丝上产生很多油菜籽状的棕褐色的小菌核,表面平滑。一个兰芽染病后,同盆兰花也均染病,严重时假鳞茎也被侵染,最后兰叶倒伏全株枯死。 病原 Athelia rolfsii (Cruiz) Tu. & Kimbrough.称罗耳阿太菌,属担子菌门真菌。无性态为Sclerotium rolfsii Sacc. 称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类真菌。菌丝无色,具隔膜;菌核由菌丝构成,外层为皮层,内部由拟薄壁组织及中心部疏松组织构成,初白色,紧贴于寄主上,老熟后产生黄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小菌核,直径0.8~2.3mm。高温高湿条件下,产生担子及担孢子。担子无色,单胞,棍棒状,大小16×6.6(μm),小梗顶端着生单胞无色的担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成熟菌核在病部或随病残体进入土壤中越冬,温暖地区也可以菌丝在未腐烂的有机残体上越冬。翌年5~6月温度25~35℃,相对湿度90%以上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在土壤中蔓延,从兰花叶基部侵入,经7~8天潜育即开始发病,病部又产生、菌丝进行多次再侵染。该病在1年中常有2~3个发病高峰,高峰多少及为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当地空气的温湿度。白绢病菌发育温限为8~40℃,最适为32~33℃,适应pH1.9~8.4,最适为pH5.9。菌核在室内条件下可存活10年,自然条件下5~6年,淹水条件下3~4个月即失去生活力。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梅雨季节高温多雨及酸性土易发病,盆中兰丛过密、盆土积水或湿气滞留持续时间长,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防治兰花白绢病应采取"园艺防治为主,保健栽培,药剂预防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园艺防治的主要措施是选好培养土,避免露地栽培,科学使用水肥等。具体方法:(1)选用腐殖程度高,肥沃清洁的腐殖土为培养土。"兰花喜肥而忌浊",要求培养土腐殖程度高,含微生物区系丰富。因有益微生物和病菌之间的竞争和食物链关系,可抑制或减轻白绢病的发生。高山腐殖土清洁,有害微生物少,土壤团粒结构适合兰花生长;将园土作为培养土要筛去未腐烂的植物残体,然后经高温杀菌,也可将园土放入缸中浸水,充分搅拌后捞去浮渣,浸4~6月后备用。施用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充分发酵,腐烂后再用,适当施用硝酸钙、硫酸钱等肥料可减轻受害。(2)根据不同兰花品种的特点,调节培养土酸碱度。一般粗养品种培养土pH低于5.5时,可适当加焦泥灰、草木灰,调至pH6.5~7.0,并可增加硅、钙等微量元素。(3)物理防治。白绢病的菌核在100℃时可杀死,因此栽培用土提倡经过高温消毒,采用加温烘烤或通过蒸汽灭菌均可。(4)精心养护。4~6月是兰花生长旺季,也是南方雨水最集中的季节,采用避雨栽培法是防止白绢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使盆土润而不干燥,经常检查盆土的干湿程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盆栽株丛中,只要有少数几株染病,也必须把所有的受害根连同植株小心移掉,并用50%福美双粉剂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消毒,防其传染,严重的进行隔离,再把所有的腐烂根切除,并把整株用96%硫酸铜溶液1000倍液洗涤,然后移入小盆中栽植。(5)土壤消毒。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用量为盆土重量的0.2~0.3% 拌入盆土中,或制成药砂撒施在表面,也可对水500倍浇灌。(6)发病季节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每月2~3次。(7)生物防治。用82木霉生物制剂每盆30~50g加适量细土拌匀撒在盆土表面。也可在100kg兰土中拌入82木霉1kg,混匀后装盆即可,防效较好。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热带兰根腐病

下一篇:球兰炭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