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球根秋海棠灰霉病

作者:球根秋海棠 来源:Tuberous begonia gray mold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球根秋海棠灰霉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Tuberous begonia gray mold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灰葡萄孢
病原学名:Botrytis cinerea Person ex Fr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属,灰葡萄孢
病原介绍:子座埋生在寄主组织内 , 分生孢子梗细长从表皮表面长出 , 直立 , 分枝少 , 深褐色 , 具隔膜 6~16 个 , 大小 880~2340 × 11~22( μ m), 分生孢子梗端先缢缩后膨大 , 膨大部具小瘤状突起 , 突起上着生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 , 近球形或椭圆形 , 大小 5~12.5 × 3~9.5( μ m)。
病原中文名:富克尔核盘菌
病原学名:Sclerotinia fucckeliana (de Bary) Fuck.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属,富克尔核盘菌
病原介绍:菌落初为灰白色,后为褐色,分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于菌落内,浅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大小因环境条件的影响变化较大,广卵形较多,大小6~18×5~12(μm)D扫描电镜下孢子表面光滑D菌核基物表面生,但Cze+2Dox培养基上菌核半埋生居多,大小2.5~15mm左右,圆形至长圆形,常集结成大型不规则形的菌核。性孢子阶段常见,丝精器白色,群体呈灰白色,性孢子球形,大小3~4μm。子囊盘2-3个束生于菌核上,具柄;子囊圆筒形或棍棒形,100~130×9~13(μm)。侧丝线形,有隔膜;子囊孢子无色,卵形或椭圆形,8.5~11×3.5~6(μm)。
病原图: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球根秋海棠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叶、茎、花
症状图: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嫩茎和花器。叶片染病多发生在叶缘或叶尖 , 初生水渍状斑 , 后扩展致病组织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湿度大时, 可长出灰色霉层。茎部染病也产生褐色不规则形湿腐 , 湿度大时也生灰霉层。花器染病花瓣上生明显的浅褐色至褐色斑块 , 呈湿腐状。雨后或夜温低湿度大, 也很快长出灰霉。大发生时 , 花朵先染病 , 有的自行脱落 , 有的稍有移动或浇水、整枝病花大批脱落。为害可谓触目惊心, 十分猖獗。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留在地上或土壤中或以分生孢子在病株上越冬, 成为该病初侵染源。遇有夜温15~20 ℃ , 湿度高于90%或连续连阴雨或时晴时雨、湿度大、湿气滞留易发病。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 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 致该病流行成灾。病花落到叶片上, 造成叶片发病。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在灰霉病流行地区提倡采用避雨栽培法。雨后及时排水, 注意通风降湿 , 使棚室远离发病条件。有条件的要安装降湿机, 把相对湿度降至80%以下, 棚温提高到25℃左右。 此外春季棚室发生灰霉病时多处在气温逐渐升高的高湿条件下 , 只要冻不了则可全面放风, 灰霉病扩展、流行可马上停滞下来。但秋末冬初发生灰霉病时, 则要根据棚温、外界不断下降的温度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 (2) 及时把病花套上小塑料袋后小心摘除, 集中烧毁, 防止分生孢子扩散。 定期剪除老叶、断枝、老花等病部 , 铲除重病株, 烧毁。 (3) 株行距适当, 不宜过密。 (4) 发病后及时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 ( 异菌脲) 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可改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万霉灵1#) 或50% 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万霉灵2#。后同) 。上述防治灰霉病的杀菌剂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 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倡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此外 , 还可选用 28% 灰霉克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 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1500倍液。秋海棠类对杀菌剂敏感 , 有些新品种需先试用后再大面积应用, 一般不要在中午或湿度大时喷药。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嫩茎和花器。叶片染病多发生在叶缘或叶尖 , 初生水渍状斑 , 后扩展致病组织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湿度大时, 可长出灰色霉层。茎部染病也产生褐色不规则形湿腐 , 湿度大时也生灰霉层。花器染病花瓣上生明显的浅褐色至褐色斑块 , 呈湿腐状。雨后或夜温低湿度大, 也很快长出灰霉。大发生时 , 花朵先染病 , 有的自行脱落 , 有的稍有移动或浇水、整枝病花大批脱落。为害可谓触目惊心, 十分猖獗。 病原 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Fuckel 称富克尔核盘菌 , 属子囊菌门真菌。菌落初为灰白色,后为褐色,分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于菌落内,浅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大小因环境条件的影响变化较大,广卵形较多,大小6~18×5~12(μm)。扫描电镜下孢子表面光滑。菌核基物表面生,但Cze+2Dox培养基上菌核半埋生居多,大小2.5~15mm左右,圆形至长圆形,常集结成大型不规则形的菌核。性孢子阶段常见,丝精器白色,群体呈灰白色,性孢子球形,大小3~4μm。无性态为 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 称灰葡萄孢, 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由菌丝体或菌核生出,丛生,有分隔,灰色后变褐色,上部浅褐色,顶端树枝状分枝,大小220~480×10~20(μm);分生孢子球形或卵形,生于枝顶端,单胞无色至灰色,大小10~17.5×7.5~12(μm),呈葡萄穗状聚生于分子孢子梗分枝的末端。此外,还可形成无色球形的小分生孢子,长3μm。该菌寄主范围广。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留在地上或土壤中或以分生孢子在病株上越冬, 成为该病初侵染源。遇有夜温15~20 ℃ , 湿度高于90%或连续连阴雨或时晴时雨、湿度大、湿气滞留易发病。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 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 致该病流行成灾。病花落到叶片上, 造成叶片发病。 防治方法 (1) 在灰霉病流行地区提倡采用避雨栽培法。雨后及时排水, 注意通风降湿 , 使棚室远离发病条件。有条件的要安装降湿机, 把相对湿度降至80%以下, 棚温提高到25℃左右。 此外春季棚室发生灰霉病时多处在气温逐渐升高的高湿条件下 , 只要冻不了则可全面放风, 灰霉病扩展、流行可马上停滞下来。但秋末冬初发生灰霉病时, 则要根据棚温、外界不断下降的温度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 (2) 及时把病花套上小塑料袋后小心摘除, 集中烧毁, 防止分生孢子扩散。 定期剪除老叶、断枝、老花等病部 , 铲除重病株, 烧毁。 (3) 株行距适当, 不宜过密。 (4) 发病后及时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 ( 异菌脲) 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可改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万霉灵1#) 或50% 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万霉灵2#。后同) 。上述防治灰霉病的杀菌剂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 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倡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此外 , 还可选用 28% 灰霉克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 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1500倍液。秋海棠类对杀菌剂敏感 , 有些新品种需先试用后再大面积应用, 一般不要在中午或湿度大时喷药。
(责任编辑:Wan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