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荞麦黑斑病

作者:荞麦 来源:Buckwheat black spot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荞麦黑斑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Buckwheat black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链格孢
病原学名:Alternaria alternate(Fries)Feissl、A.tenuis Nees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链格孢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梗簇生 , 暗褐色 , 较短粗 , 或呈不规则棍棒形 ,2~9 个隔膜 , 大小 27.5~110 × 2.75~4.5μm , 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棒状或圆筒状 , 淡黄色 , 大小 9.5~40×5~11.25μm , 具纵隔 1~6 个 , 多数 3~4 个 ; 横隔 1~5 个 , 多为 3 个。具短喙 , 仅为孢身长的一半 , 喙多无隔 , 少数 1~2 个隔 , 无色。
病原图: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荞麦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病害症状: 病斑褐色 , 有轮纹。本病有时随 Cercospora  fagopyri 后侵入 , 在褐斑病病斑的周围引起具有轮纹的褐斑。东北 9 月发生 , 长江以南 6 月可见。
发病规律: 病菌以厚坦孢子存在于颖片与种子之间或孢子萌发后,以菌丝潜伏在颖片与种子之间或孢子萌发后,以菌丝潜伏在颖片与种皮之间越冬或越夏。带病种子播种后,孢子萌发或休眠菌丝恢复活动后,随之侵入幼苗。该菌是以双核菌丝从寄主幼苗的胚芽基部胚芽短于2.5cm时侵入,后随植株生长,向生长点和穗部扩展,在燕麦籽实里形成厚垣孢子。开花期,病株上的厚垣孢子散布降落在健株的花上,以菌丝体侵入护颖和种皮,使种子染病成为外观上看不出来的带菌种子。病菌在种子内越冬。病菌发育温限4—34℃,适温为18—26℃。生产上播种期降雨少,土壤含水量低于30%,幼苗出苗慢,生长缓慢,病菌侵入期拉长,当年易发病。播种过深发病重。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选用抗病品种。(2)温汤浸种 用55℃热水浸种10分钟也可先用冷水预浸3小时,然后用52℃热水浸种5分钟,再放入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备用。(3)把40%福尔马林配成1%溶液,均匀喷到种子上,充分拌匀后盖上麻袋或塑料薄膜,永种5小时后马上播种;也可用280倍液40%福尔马林浸种60分钟后晾干播种。(4)用5%皂矾液浸种4—6小时或用种子重量0.5%—1%的细硫磺粉拌种。(5)因地制宜适时早播,把地整平,提高播种质量。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褐色,有轮纹。本病有时随Cercospora fagopyri后侵入,在褐斑病病斑的周围引起具有轮纹的褐斑。东北9月发生,长江以南6月可见。
病原 Alternaria tenuis Nees称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厚坦孢子存在于颖片与种子之间或孢子萌发后,以菌丝潜伏在颖片与种子之间或孢子萌发后,以菌丝潜伏在颖片与种皮之间越冬或越夏。带病种子播种后,孢子萌发或休眠菌丝恢复活动后,随之侵入幼苗。该菌是以双核菌丝从寄主幼苗的胚芽基部胚芽短于2.5cm时侵入,后随植株生长,向生长点和穗部扩展,在燕麦籽实里形成厚垣孢子。开花期,病株上的厚垣孢子散布降落在健株的花上,以菌丝体侵入护颖和种皮,使种子染病成为外观上看不出来的带菌种子。病菌在种子内越冬。病菌发育温限4—34℃,适温为18—26℃。生产上播种期降雨少,土壤含水量低于30%,幼苗出苗慢,生长缓慢,病菌侵入期拉长,当年易发病。播种过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温汤浸种 用55℃热水浸种10分钟也可先用冷水预浸3小时,然后用52℃热水浸种5分钟,再放入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备用。(3)把40%福尔马林配成1%溶液,均匀喷到种子上,充分拌匀后盖上麻袋或塑料薄膜,永种5小时后马上播种;也可用280倍液40%福尔马林浸种60分钟后晾干播种。(4)用5%皂矾液浸种4—6小时或用种子重量0.5%—1%的细硫磺粉拌种。(5)因地制宜适时早播,把地整平,提高播种质量。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荞麦立枯病

下一篇:荞麦褐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