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病害

蒲葵炭疽病

作者:蒲葵 来源:Chinese fanpalm anthracnose 发表时间:2007-07-19 点击:
【字号:   打印
病害中文名: 蒲葵炭疽病
病害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病害英文名: Chinese fanpalm anthracnose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围小丛壳
病原学名: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Et Schrenk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球壳目,小丛壳属,围小丛壳
病原介绍:子囊壳多生在叶背 , 单生球形 , 深褐色至黑色 , 大小 65~209 μm 。子囊棍棒形 , 平行排列在子囊壳内 , 子囊间无侧丝 , 大小 24~42 × 10~24(μm)。 子囊内含子囊孢子 8 个 , 单胞无色 ,5~13 × 4~8(μm), 子囊孢子萌发也产生附着孢。
病原中文名:胶孢炭疽菌
病原学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
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
病原介绍:分生孢子盘初埋生在寄主表皮下,后外露,湿度大时,涌出揣红色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盘一般不产生刚毛,分生孢子梗不分隔呈栅状排列,无色,圆柱形,大小10~20×1.5~2.5(μm)。分生孢子圆筒形,稍弯,无色,单胞,大小12~20×4~7(μm),常具油球1~3个。
病原图:没有病原图信息!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蒲葵
寄主英文名:
寄主学名:
侵染部位: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叶尖褪为灰白色,逐渐向内扩展,病健交界处生1褐色线,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 病菌在蒲葵病叶内或留在地上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棚室内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病,植株放置过密、生长势弱发病重。3~11月均可发病。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发现病叶及时剪除,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2)加强肥水管理,不要把鱼尾葵放置在湿度过大的地方。(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使百克或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蒲葵炭疽病出现在叶尖,褪为灰白色,逐渐向内扩展,病健交界处生1褐色线,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病原 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 Spauld. et Schrenk称围小丛壳,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称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盘褐色,直径99~209μm;刚毛深褐色,较少;分生孢子长圆筒形,直,无色,单胞,油球有或无,大小11~14×2.2~5.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蒲葵病叶内或留在地上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棚室内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病,植株放置过密、生长势弱发病重。3~11月均可发病。 防治方法 (1)发现病叶及时剪除,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2)加强肥水管理,不要把鱼尾葵放置在湿度过大的地方。(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使百克或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责任编辑:Wan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