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虫害

中国梨木虱

作者: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 来源:Chinese pear psylla 发表时间:2007-06-18 点击:
【字号:   打印
害虫中文名: 中国梨木虱
害虫别名: 梨木虱
害虫学名: 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
害虫英文名: Chinese pear psylla
分类地位: 昆虫纲同翅目,木虱科,中国梨木虱
为害作物: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形态图:
形态描述: 成虫分冬型和夏型。冬型体长2.8~3.2(mm),体褐至暗褐色,具黑褐斑纹,前翅臀区具明显褐斑。夏型体长2.3~2.9(mm),绿至黄色,翅上无斑纹。胸背均具4条红黄色或黄色纵条纹。卵长卵形,长0.3mm,一端尖细,具一细柄,夏卵乳白色,越冬成虫在梨展叶前产的卵暗黄,展叶后产的卵淡黄至乳白色。若虫扁椭圆形,第一代初孵若虫淡黄色,复眼红色;夏季各代若虫初孵时乳白色,后变绿色;末龄若虫绿色,翅芽长圆形,突出于体两侧。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为害症状:
为害作物名:
为害状描述:成、若虫刺吸芽、叶、嫩梢汁液;叶片受害出现褐斑,严重时全叶变褐早落。排泄蜜露诱致煤病发生,污染果面。影响品质。
发生为害规律: 辽宁年生3~4代,河北、山东4~6代。以冬型成虫在树缝内、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北京翌春(3月上旬)梨树花芽膨大时越冬成虫开始出蛰,3月中旬为出蛰 盛期,3月下旬为末期。4、5代区第一代成虫5月上旬至6月上旬发生,6月上旬至7月中旬发生第二代,7月上旬至8月下旬发生第三代,8月上旬发生第四代,9月中下旬发生第5代。成虫出蛰后于小枝上活动,刺吸汁液,并交尾产卵,第一代卵多产于短果枝叶痕、芽缝处,以后各代卵产在幼嫩组织的茸毛间、叶正面主脉沟内和叶缘锯齿间。盛花前半月为产卵盛期,卵期7~10天。卵散产或2~3粒一起,每雌可产卵290粒左右。第一代若虫孵化后多钻入刚开绽的花丛内为害,以后各代多在叶面吸食为害,并分泌黏液。世代重叠。干旱季节,中国梨木虱发生严重。天敌有瓢虫、草蛉、寄生蜂、花蝽等。草蛉、瓢虫和小花蝽在蚜虫多时,捕食梨木虱较少,对梨木虱控制效果较差,而2种跳小蜂对梨木虱的控制效果较好。
预测预报:
为害分类: 吮吸式害虫
防治办法: (1)保护梨木虱跳小蜂(Psylledontus insdiosus )、木虱跳小蜂(Prionomitus mitratus)。于八九月份在停喷药剂的梨园中,采集被寄生的梨木虱若虫,置于纸盒中保存越冬,翌年4月上旬取出释放,释放量约为每株树40只被寄生梨木虱若虫。在跳小蜂产卵寄生期(梨花刚开后)避免喷杀虫农药。(2)刮树皮集中烧毁或深埋,及时清除杂草和落叶,秋季把集的落叶可暂时堆放于果园,诱集越冬梨木虱成虫,冬季再加以烧毁或深埋。(3)冬季灌水不仅增加土壤中水分,提高地温使果树免受冻害,也能杀灭土壤缝隙中越冬的梨木虱,冬季灌水宜在气温降至0℃时进行。(4)在梨树新梢尚未停止生长前,新梢顶部卷叶内的梨木虱占总虫量95.8%时,及时摘除嫩梢。摘除嫩梢时间很关键,摘早了常引起梨树2次萌发新梢,应在有10片以上的叶子至新梢停止生长前进行,摘除顶部尚未展开的几片嫩叶,摘后带出园外,马上烧毁。(5)关键期用药梨树花芽开放前,喷洒20%水胶?高氯乳油(广益)1000~1500倍液、22%敌木虱乳油1500~2000倍液。或于第1代成虫羽化始盛期,成虫未产卵前喷洒2.5%功夫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8%阿巴丁(7051杀虫素)乳油5000倍液、20%梨虱霸15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500~20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200倍液,10天后再防1次。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中国绿刺蛾

下一篇:中国豆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