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描述: |
成虫体长8~10(mm),翅展19~25(mm)。灰褐色,头、胸有黑点。前翅灰褐色,基线仅前段可见双黑纹;内横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外斜;剑纹为一黑条:环纹粉黄色,黑边;肾纹粉黄色,中央褐色,黑边;中横线黑色,波浪形;外横线双线黑色,锯齿形,前、后端的线间白色;亚缘线白色,锯齿形,两侧有黑点,外侧在M1处有一个较大的黑点:缘线为一列黑点,各点内侧均衬白色。后翅白色,翅脉及缘线黑褐色。卵圆球状,白色,成块产于叶面或叶背,8~100粒不等,排为1~3层,外面覆有雌蛾脱落的白色绒毛,因此不能直接看到卵粒。末龄幼虫体长约22mm,体色变化很大,由绿色、暗绿色、黄褐色、褐色至黑褐色,背线有或无,颜色亦各异。较明显的特征为:腹部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此带直达腹部末端,不弯到臀足上,是别于甘蓝夜蛾的重要特征,各节气门后上方具一明显白点。蛹长1Omm,黄褐色,中胸气门外突。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玉米、棉花、甜菜、芝麻、花生、烟草、大豆、白菜、番茄 |
为害状描述: | 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 , 严重的把叶片吃光 , 仅剩下叶柄、叶脉 , 对产量影响很大。幼虫三龄前群集为害 , 但食量小 ; 四龄后食量大增 , 昼伏土壤表层夜出 , 有假死性 , 为害极重。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 |
|
发生为害规律: |
北京、陕西年生4~5代,山东5代,湖北5~6代,江西6~7代,世代重叠。江苏、河南、山东以蛹在土内越冬,江西、湖南以蛹在土中、少数未老熟幼虫在杂草上及土缝中越冬,冬暖时仍见少量取食。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可周年发生,无越冬休眠现象。该虫属间歇性猖獗为害的害虫,不同年份发生情况差异较大,近年该虫为害呈上升的趋势。其他习性参见本书棉花害虫一甜菜夜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