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玉米蛀茎夜蛾 |
害虫别名: | 大菖蒲夜蛾 、 玉米枯心夜蛾 |
害虫学名: |
Helotropha leucostigma Laevis (Büter) |
害虫英文名: |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鳞翅目 , 夜蛾科,玉米蛀茎夜蛾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没有形态图信息! |
|
形态描述: |
成虫体长 17~20(mm), 翅展 34~40(mm), 头部褐色至黑褐 , 前翅黄褐色或暗褐色 , 肾形纹白色至灰黄色 , 环形纹不明显 , 褐色 , 前翅顶端具椭圆形浅色斑 1 个 , 前缘具褐色弧形纹多个 , 近顶端生灰黄色短斜纹 3 条。后翅灰色。卵长 0.7mm, 黄白色 , 扁圆馒头形 , 卵块为不规则形条状。未龄幼虫体长 28~35(mm), 头部深棕色 , 前胸盾板黑褐色 , 胸足浅棕色 , 腹部背面灰黄色 , 腹面灰白色 , 毛片、臀板黑褐色 , 臀板后缘向上隆起 , 上面具向上弯的爪状突起 5 个 , 中间 1 个大 , 是该虫主要特征。蛹长 17~23(mm), 背面 4~7 腹节前端具不规则刻点 , 腹部末端钝 , 两侧各具浅黄色钩刺 2 个。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玉米、高梁、谷子、菖蒲、稗草 |
为害状描述: | 幼虫从近土表的茎基部蛀入玉米苗 , 向上蛀食心叶茎髓 , 致心叶萎蔫或全株枯死 , 每只幼虫连续为害几棵玉米幼苗后老熟 , 人土化蛹。一般每株只有 1 头幼虫。 |
|
发生为害规律: |
黑龙江年生一代 , 以卵在杂草上越冬 , 翌年 5 月中旬孵化 ,6 月上旬为害玉米苗 , 幼虫无假死性 ,6 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在 2~10(cm) 土层中化蛹 ,7 月下旬羽化为成虫 ,8 月上旬 ~9 月上旬在鹅观草、碱草上产卵越冬。低洼地或靠近草荒地受害重。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蛀茎害虫 |
防治办法: |
(1) 注意及时铲除地边杂草 , 定苗前捕杀幼虫。 (2) 发现玉米苗受害时 , 用75% 辛硫磷乳油 0.5kg 对少量水 , 喷拌 2Okg 细土 , 也可用 2.5% 溴氰菊酯配成 45~5Omg/kg 毒砂 , 每 667㎡ 撒施拌匀的毒土或毒砂 20~25 kg, 顺垄底撒在幼苗根际处 , 使其形成 6cm 宽的药带 , 杀虫效果好。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