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云南菜蝽 |
害虫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害虫学名: |
Eurydema pulchra (Westwood) |
害虫英文名: |
Small cabbage bug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半翅目,蝽科,云南菜蝽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没有形态图信息! |
|
形态描述: |
菜蝽成虫体长6~9(mm),宽3.2~5(mm),椭圆形,橙黄或橙红色。头黑色,侧缘上卷,橙黄或橙红色。前胸背板有6块黑斑。小盾板具橙黄或橙红Y形纹,交会处缢缩。翅革片具橙黄或橙红色曲纹,在翅外缘形成2黑斑;膜片黑色,具白边。足黄、黑相间。腹部腹面黄白色,具4纵列黑斑。
云南菜蝽据《中国农业昆虫》一书记载:本种与菜蝽极相似,但其头部侧叶每侧具1块淡色斑,有时中叶基部尚有1块红黄色小斑,可以区别。但据郑乐怡对其雄性外生殖器的解剖比较,与E.dominulus (Scopoli) 称菜蝽应属同1个种,云南菜蝽只是菜蝽的一种色斑型,这一结论的最后确定,还有待分类学家与模式标本对照及生物学方面结果去证实。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油菜、白菜、萝卜、甘蓝、花椰菜、芥菜、板蓝根、白花菜 |
为害状描述: | 成虫和若虫刺吸蔬菜汁液,尤喜刺吸嫩芽、嫩茎、嫩叶、花蕾和幼荚。它们的唾液对植物组织有破坏作用,并阻碍糖类的代谢和同化作用的正常进行,被刺处留下黄白色至微黑色斑点。幼苗子叶期受害萎蔫甚至枯死;花期受害则不能结荚或籽粒不饱满。此外,还可传播软腐病。 |
|
发生为害规律: |
北方年生2~3代,南方5~6代,各地均以成虫在石块下、土缝、落叶、枯草中越冬。翌春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开始交配产卵。越冬成虫历期很长,可延续到8月中旬,产卵末期延至8月上旬者,仅能发育完成一代。早期产的卵至6月中下旬发育为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前后出现第二代成虫,大部分为越冬个体;少数可发育至第三代,但难于越冬。5~9月为成、若虫的主要为害时期。江西牯岭越冬成虫6月中旬开始产卵,7月上旬~9月上旬各虫态均有,世代重叠,10月开始越冬。卵多于夜间产在叶背,个别产在茎上,一般每雌产卵100多粒,单层成块。若虫共5龄,若虫、成虫喜在叶背面,早、晚或阴天,成虫有时爬到叶面。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吮吸式害虫 |
防治办法: |
(1)消灭杂草,减少越冬虫源。(2)人工摘除卵块。(3)掌握在若虫三龄前喷洒3.2%苦·氯(田卫士)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40%乐果乳油、40%乙酰甲胺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也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辛·氰乳油3000倍液。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