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银纹夜蛾 |
害虫别名: | 豆尺蠖 、 黑点银纹夜蛾 、 豆青虫 、 豆银纹夜蛾 、 菜步曲 、 大豆造桥虫 、 棉田银纹夜蛾 |
害虫学名: |
Argyrogramma agnate (Staudinger) 、Plusia agnate Staudinger、Phytometra agnate Staudingr。 |
害虫英文名: |
Threespotted pluisa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银纹夜蛾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
形态描述: |
成虫:体长12~17mm,翅展32mm,体灰褐色。前翅深褐色,具2条银色横纹,翅中有一显著的U形银纹和一个近三角形银斑。后翅暗褐色,有金属光泽。卵:半球形,长约0.5mm,白色至淡黄绿色,表面具网纹。末龄幼虫:体长约30mm,淡绿色,虫体前端较细,后端较粗。头部绿色,两侧有黑斑。胸足及腹足皆绿色,第13对腹足退化,行走时体背拱曲。体背有纵行的白色细线6条位于背中线两侧。体侧具白色纵纹。蛹:长约18mm,初期背面褐色,腹面绿色,末期整体黑褐色。茧薄。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紫苏、菊花、板蓝根、泽泻、地黄、薄荷、紫菀、结球莴苣、花椰菜、白菜、萝卜、十字花科蔬菜、豆类作物、紫甘蓝、茄子、胡萝卜 |
为害状描述: | 幼虫食叶,将菜叶吃成孔洞或缺刻,并排泄粪便污染菜株 |
|
发生为害规律: |
全国分布,在杭州年发生4代,湖南6代,广州7代。以蛹越冬。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背,单产。初孵幼虫在叶背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大龄幼虫则取食全叶及嫩荚,有假死习性。幼虫老熟后多在叶背吐丝结茧化蛹。每年春、秋与菜青虫、菜蛾同时发生,呈双峰型,但虫口绝对数量远低于前两种。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食叶害虫 |
防治办法: |
(1)在喷洒药剂防治菜青虫、菜蛾时,即可兼治此虫,一般不单独采取防治措施。(2)为害重的地区提倡用SD-5菌剂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该虫。(3)也可喷洒0.5%楝素杀虫(绿保丰)乳油15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2500倍液。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