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虫害

印度谷螟

作者:Plodia interpunctella (Hübner) 来源:Indian meal moth 发表时间:2007-06-18 点击:
【字号:   打印
害虫中文名: 印度谷螟
害虫别名: 印度粉蛾 、 封顶虫 、 印度谷斑螺 、 印度谷蛾 、 枣蚀心虫
害虫学名: Plodia interpunctella (Hübner)
害虫英文名: Indian meal moth
分类地位: 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印度谷螟
为害作物: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形态图:
形态描述: 成虫:体长6~9mm,翅展13~18mm,身体密布灰褐色至赤褐色鳞片,两复眼间具一向前方突出的鳞片锥体。前翅长三角形,基部2/5赭白至淡筛色,内横线较宽,不规则,外侧锈赭至红褐色,翅中域暗褐色,亚端线不明显略弯曲,与翅外缘平行,淡铅灰色。后翅三角形,淡暗褐色有闪光,翅脉及翅端域色深。卵:椭圆形,黄白色,长0.4mm,一端具乳头状突起,卵面具细刻纹。老熟幼虫:体长10~13mm,胴部乳白色至灰白色,有的稍带粉红色或淡绿色,头部黄褐色至红褐色。蛹:长5.7~7.2mm,宽1.6~2.1mm,细长,赤褐色,喙不伸达第4腹节后缘,后足露出,触角端内弯,腹端具8对钩刺。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为害症状:
为害作物名:豆类、干蔬菜、干果类、枸杞、菊花、、鲜枣、中药材、糖类、昆虫标本、稻、麦、食用菌
为害状描述:幼虫吐丝结网,把被害物连缀成团,藏于其中为害,排出异味粪便,污染食物。大发生时往往连成1片白色薄膜,遮盖在包装物上。为害大蒜时,以幼虫蛀食蒜头,通过蒜皮蛀入蒜瓣内,蒜瓣表皮的蛀孔逐渐形成凹坑,凹坑不断扩大,严重时蒜瓣常被蛀空,并残留虫粪,污染贮蒜,贮期长受害重。
发生为害规律: 年生4~6代,北方3~4代,以老熟幼虫在室内阴暗缝隙中或壁角内越冬。翌春化蛹,羽化为成虫后即交尾产卵,卵多产在粮堆表面或包装物缝隙之中,每雌产卵39~275粒,卵期约10天。幼虫孵化后即钻入为害,开始在堆垛的表层,后向下移至下半部,幼虫期22~35天,部分滞育幼虫能存活2年。幼虫老熟后爬到被害物表面或墙缝等处结茧化蛹,蛹期14~21天,完成1个世代需40~60天。北京5~9月成虫陆续出现连续发生为害严重。
预测预报:
为害分类: 蛀食害虫
防治办法: (1)清洁贮藏间或仓库。入库前要扫除尘土清除杂物,并注意清除印度谷螟各虫态的残虫体,防其再度侵染。(2)药剂防治:贮蒜入库前,空仓用50%敌敌畏乳油消毒,杀死残存的印度谷旗。贮蒜入仓后可采用敌敌畏挂袋法,把纱布做成的厚袋浸上80%敌敌畏乳油,挂在仓内熏杀印度谷螟成虫。(3)大型贮蒜库,可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好。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印度裸蓟马

下一篇:隐纹谷弄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