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油菜筒喙象 |
害虫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害虫学名: |
Lixus ochraceus (Boheman) |
害虫英文名: |
Rape elongate weevil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鞘翅目,象甲科,油菜筒喙象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
形态描述: |
成虫长纺锤形,体长6.7~102(mm),宽约3。体壁黑色,被覆灰色短毛。头和前胸背板褐色,布有不规则刻点,喙短于前胸背板,弯曲度较大,略粗于前足腿节。触角位于喙前端1/3处,膝形,端部呈膝状。前翅鞘质灰黑色,被覆灰色短毛,身体两侧、腹部和足被覆白色鳞片,腹部密布黑色刻点,后翅膜质,灰白色。卵黄色,长卵形,长0.5~0.6(mm)。幼虫体长7~13(mm)。显头型,头小,棕黄色,并生有棕色刚毛,下顿黑色。胸腹部乳白色,体节有横皱纹,足退化。裸蛹长10~13(mm),乳白色,羽化前呈灰白色。头、胸、足、翅明显,复眼黑色,触角基部褐色,头部具黑色刚毛。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油菜、白菜、萝卜、芥菜、甘蓝、十字花科蔬菜 |
为害状描述: | 越冬成虫 取食油菜苗的幼嫩茎叶,严重者咬断茎秤,造成全株死亡。幼虫蛀食茎髓,为害主茎茎髓形成隧道,茎内组织呈锯末状,并混有粪便,表皮呈褐绿色或褐黑色,症状十分明显。受害部位大部在根部以上的茎基部,少数在茎中部或上部。 |
|
发生为害规律: |
内蒙古、辽宁、山西年生1代,以成虫在当年油菜根茬附近100~500m处的草埂、草滩、山坡的土石块下越冬,极少数在油菜的根茬中越冬,越冬多与其它象甲群居,翌年3月上旬,山西油菜返青后成虫开始活动,在内蒙古成虫于地温达到4℃以上开始活动。4月中旬至5月上旬由土石块下爬出,为害早春发芽的草地凤毛菊等杂草。5月中旬成虫由草滩、草埂向油菜田中转移。成虫于5月上中旬交尾,喜在9~10时进行,5月中旬进入交尾盛期,成虫寿命50多天。6月中下旬产卵,卵多产在油菜茎部,个别产在叶柄和叶脉上,卵散产或成行。每雌产卵48~92粒,卵经7~14天孵化。6月下旬卵孵化出幼虫,并开始取食,7月至8月上旬是幼虫为害盛期。8月上中旬幼虫化蛹,8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成虫由油菜薹下部钻出,9月中下旬开始到土、石块下越冬。由于幼虫群体期长,其幼虫、蛹、成虫在寄主茎秆内重叠。成虫交尾前取食油菜。成虫产卵于油菜靠近地面的主茎和侧茎,少数产于叶片的叶脉上。产卵时先用喙在茎部咬一小孔,将卵产到韧皮部与髓部间,并排出褐黑色黏状物将产卵孔堵住,呈一黑点。孵化后,幼虫钻入油菜髓为害,1、2龄主要向上部蛀食,3龄后向下蛆食,侵害初期茎部表皮形成明显的黑斑和叶部萎蔫,随着龄期的增大,为害也随之加剧。老熟幼虫在根颈处化蛹,蛹期6~7天,羽化后在薹的或高或低处咬一圆形孔钻出,随即越夏或越冬,到翌年又出垫。该虫喜低温干燥,春季干旱的旱地发生重。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蛀食害虫 |
防治办法: |
(1)在越冬成虫迁移到油菜田尚未产卵前,喷撒2.5%敌百虫粉剂或1.5%乐果粉剂,每667㎡2~3kg。也可喷洒4.5%高效氯氰菊酯(瓢甲敌)乳油1600倍液保苗。(2)在栽培措施上,应尽量扩大芥菜型油菜的播种面积,并安排在滩地或下湿滩地上种植。(3)及时收获,把虫消灭在越夏之前,油菜刚成熟马上连根拔出,这时幼虫或蛹还在茎或根茎内,脱粒时可把幼虫压死。(4)收获后拾茬集中深埋或沤肥。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