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眼斑芫菁 |
害虫别名: | 眼斑小芫菁 、 黄黑花芫菁 、 黄黑小芫菁 |
害虫学名: |
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
害虫英文名: |
Telini fly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眼斑芫菁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
形态描述: |
体长15~20(mm),宽4~7(mm)。头、体躯和足黑色,被黑毛;鞘翅黑,呈现3条黄色横带纹,黑色部分被黑色细短毛,黄带上被淡色细短毛,间有稀疏的黑竖毛。头密布小刻点,额中央有一条光滑纵纹,此纹的中部常扩展成1个小光斑。触角11节,由基部节向末端节逐渐变粗,呈棒状。前胸长大于宽,两侧平行,前端束狭,背板密布细刻点,有显著的纵缝,后缘中间之前有1个三角形凹洼。鞘翅基部有一个圆形的相对如眼睛状的黄斑,在肩胛外侧还有1个小黄斑。腹部末端节后缘平直。雄虫腹部末端节后缘向前凹,呈弧圆形。该虫体外形、体色和苹斑芫菁相似。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荔枝、龙眼、豆类、瓜类、花生、辣椒、番茄、马铃薯、苹果 |
为害状描述: | 成虫主要食害叶片和花瓣,将叶片吃成缺刻,仅剩叶脉,亦咬食龙眼、荔枝果肉致残缺不全,影响产量和质量。幼虫捕食性。 |
|
发生为害规律: |
在广东、广西、安徽、江苏、四川等省年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下旬~5月下旬陆续孵化。为害大豆叶片,幼虫期29~58天。幼虫共5龄;1龄行动敏捷,爬行力强,觅到蝗虫卵块后就不再爬行,发育到5龄虫才掘穴大土定居,一直到羽化。该虫是复变态昆虫,每年6~8月上旬,荔枝、龙眼成熟期成虫咬食果实,为害较大斑芫菁重。该虫多分布在海拔600~700米丘陵及平原地区。卵需经263~275天才孵化,幼虫多潜人田边、地角荒埂的薄土层里取食。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食叶害虫 |
防治办法: |
(1)荔枝、龙眼园内果树或瓜豆点片发生时,扫网捕杀,可减少虫源。(2)发生数量大的果园,在果实近成熟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900倍液、10%灭百可乳油2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30%双神乳油2000倍液等较低毒杀虫剂进行挑治。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