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虫害

杨梅小卷叶蛾

作者:Eudemis gyrotis Meyr. 来源:不详 发表时间:2007-06-18 点击:
【字号:   打印
害虫中文名: 杨梅小卷叶蛾
害虫别名: 杨梅小卷蛾 、 杨梅圆点小卷蛾 、 杨梅裹叶虫
害虫学名: Eudemis gyrotis Meyr.
害虫英文名:
分类地位: 昆虫纲鳞翅目,卷叶蛾科,杨梅小卷叶蛾
为害作物: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形态图:
形态描述: 成虫体长6.5~7(mm),翅展15~16(mm),体色背部深,腹面较浅。触角丝状,背面褐色,叠列一块块黑斑。唇须鳞毛帚状,端部深褐色,余黄褐色。复眼圆突,大,褐色。头顶从触角基窝至复眼后缘,其两侧各有1丛深褐色扇形毛簇倒向中部斜靠。胸部背面深褐色,后缘横列1排厚密上翘的毛丛。前翅黑褐色,侧缘具长缘毛,在翅顶角处从前缘中部至侧缘基部生1个浅灰色隐斑;翅后缘有1块明显而斜长的"N"型灰、斑,斑周被白色鳞毛所嵌饰。后翅灰褐色,前缘带亮金褐色,后缘具长缘毛。卵卵圆形,大小0.5~0.6×0.7~0.8(mm),较光滑,初乳白色,近孵化时污黑色。末龄幼虫体长14~15(mm),体色变化较大,低龄和成长幼虫黄绿色,末龄幼虫深绿至蓝绿色。头扁平,半圆形。上颚黑褐色,从唇基至颅顶到复眼内缘顶角处,形成"V"形凹区。触角3节,从基至端逐节明显缩小。各体节中央之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各生1根浅黄色刚毛。臀板背面生8根刚毛,由基向端依次为4、2、2呈3横列着生。3对胸足各由3节组成,端节生1枚褐色弯爪。第3~6腹节各具1对足,趾钩呈双序缺环,尾足趾钩亦然。蛹  初浅褐色,渐变褐色,近羽化时暗褐色,长8.4~8.6(mm),宽2.3~2.5(mm),圆筒形,头部钝圆,尾部狭尖。雄蛹体形较雌略小。背观中胸背板特大,长脸形,前翅从第3腹节端部向腹面缝缩。各腹节背面中部稍凹陷,在每节基缘和中部稍后各生1横列粗大锥状齿棘,前列棘刺大于后列。腹观翅芽延伸至第4腹节中部,上唇、喙、前足、中足、触角依次由内至外向下紧抢垂伸。后足被翅盖住,中足延伸达第3腹节中部,触角延达第2腹节基部。腹节腹板较光滑,疏生黄色刚毛。在腹未节肛门两侧至尾端,有8~10根钩曲的臀刺。
症状图:
没有症状图信息!
为害症状:
为害作物名:杨梅
为害状描述:以幼虫吐丝裹叶,结苞为害,将虫苞叶片啃成缺孔。被害部变褐至黑色,虫苞基部叶色正常,端部叶枯死。本种是为害杨梅叶片的优势虫种。
发生为害规律: 贵州年生4代,以幼虫在卷叶内越冬。第1代幼虫为害春梢嫩叶,第2代为害夏梢,第3代为害晚夏梢和早秋梢,第4代为害晚秋梢并进入越冬。卵期7~10天;蛹期1、4代11~18天,2、3代8~12天;幼虫期以第3代最短,20~28天。第4代最长,145~156天。成虫夜间羽化,白天躲在叶背和树丛蔽光处,傍晚交尾产卵。卵产在嫩梢叶尖处,散产,偶见双粒。幼虫孵化后,在叶面叶尖处就地取食表皮,并将其向内卷裹;2龄幼虫卷的虫苞有2~3片叶,3~4龄幼虫食量加大,吐丝卷叶数可达4~6片;5龄幼虫食量减少,常被天敌寄生。寄生天敌与咖啡褐带长卷蛾幼虫的天敌大体相似。
预测预报:
为害分类: 食叶害虫
防治办法: (1)加强管理,各新梢期做到合理施肥,促新梢健壮。(2)冬季清园,修剪时剪除有虫枝条,清除树盘下病落叶,铲除园中杂草,进入新梢期、花穗抽发期、幼果期后,发现卷叶"虫苞"及时摘除。(3)进入卵孵化初期和盛期、花蕾期及时喷洒B.t乳剂8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4500倍液、复方螨虫治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开花前、新梢期、幼果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900倍液、2.5%溴氰菊酯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5%杀虫灵(8817)乳油或30%双神乳油2000倍液。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杨桃鸟羽蛾

下一篇:杨枯叶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