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香蕉蛀茎象甲 |
害虫别名: | 香蕉长颈象 、 扁黑象甲 、 双黑节象甲 、 香蕉黑筒象 、 香蕉球茎象 、 香蕉大黑象甲 |
害虫学名: |
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 |
害虫英文名: |
Banana stem borer weevil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鞘翅目,象甲科,香蕉蛀茎象甲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
形态描述: |
国内不少文献、书刊上,曾把此虫的两个色型报道为"扁黑象甲"和"双节象甲",视作两个不同的生物种。我们采集了大量标本,从形态学及解剖形态学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两个典型色型间存在中间过度体及混杂体,外生殖器无区别。此后,进行配对饲养,其矶和民代中都产生出两种色型个体和少数中间色型体(表现为双带型呈黑棕褐色)。说明为同种异型;黑体型体长11~14(mm),宽4~5(mm)。虫体背、腹扁平,黑色具强光泽。喙长3.0~4.2(mm),触角生于喙基部1/5处;此前的一段喙呈杆状,光滑而稍弯曲。此后的一段喙粗直,两侧布粗大刻点。触角膝状,共9节;柄节长于鞭节之和,鞭小节近圆形;锤节由2节组成,端节长于基节,扁椭圆形,密生灰黄色绒毛。头部光滑,嵌于前胸背板前端,露出部分呈半球形。前胸腹板和侧板布粗大刻点;背板背面平阔,前缘嵌头处内缝如瓶口,口颈端缘棕褐色。背板前沿及肩角处渐向后两侧具刻点,中部阔域光滑仅具梭迹形刻点边。小盾片近馒头形。后胸腹板中部有两条"八"形线。胸足长短不一,中是最短小,后足最长。各足胫节具粗大的端距一枚,蹄节可见4节,第3跗节呈扇形,第4跗节具1对爪。鞘翅平阔,基部两侧明显隆起,翅尾合缝处深内溢,翅面生9条刻点沟,沟内刻点大而沟间部光滑。腹部未节露出鞘翅外,其背板上疏布刻点,密生黄色绒毛。棕体双带型形态特征与黑体型相同,外生殖器也完全一致。不同处在于体为棕褐色,少数个体棕黑色,特别是在前胸板中线区两侧,各有1条向前渐狭的黑色宽纵带。卵长椭圆形,长2.4~2.6(mm),厚1.0~1.2(mm),初乳黄色,近孵化时茶褐色。末龄幼虫体长15~18(mm),2龄前乳白色,后乳黄色。无足,头赤褐色。体多横皱,腹中部特肥大,末节形成斜截面。在斜面上生7对深褐色粗刚毛,其中4对着生于下沿,3对生于上沿。前胸节和腹末节斜面上的气门较大,均为其它各节气门的2倍。蛹被纤维茧包裹其中,纤维茧扁圆柱形,长22~35(mm),宽12~14(mm),厚8~9(mm)。蛹体前胸背板前缘内缝处各有瘤刺3对,呈"八"字形排列在中线两侧。第2~7腹节亚背线和气门上线处,各有1对刺突,末节背面具瘤突2对。腹观喙端部伸达前足第2跗节处,后足部分被翅芽盖住,在翅的下沿露出腿节端部、胫节基部和第3、4跗节。腹末节腹面有深褐色粗大刚毛4对。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香蕉、芭蕉 |
为害状描述: | 主要以幼虫为害,蛀食植株中下部假茎,由外至内蛀成纵横交错的虫道,引起腐烂和断折。在贵州罗甸等地,蕉株被害率高达67.2~94.9%,受害重的蕉树果穗瘪小,品质差,商品价很低。外观幼虫留在假茎外的蛀孔方形,黑色,易识别。成虫也啃食假茎,但食量很小。 |
|
发生为害规律: |
广东、广西等地年生4~5代;贵州罗甸,人工饲养年繁殖5代,少数6代,世代重叠严重。以幼虫、蛹和成虫越冬,幼虫为主要越冬虫态。成虫喜群集,能飞翔,畏阳光,具假死性,在潮湿条件下耐饥力强,数十天不死,但在干燥环境里只能活几天。成虫常隐于蕉假茎外的一、二层枯鞘下,或潜于腐烂的鞘肉中,交配多在早晨和傍晚。卵产在植株中、下段表层叶鞘组织的空格中,每处产1粒。产卵迹微小,初呈水渍状,后变成小褐点,伴有少许胶质外溢。幼虫孵化后,将表皮产卵迹咬成大小约2mm方孔以通气。1~2龄幼虫多在外面两层叶翰内纵向蛀食,3龄后横蛀入茎心,纵横蛀害。4~5龄进入暴食期,一昼夜蛀坑长达30cm,蛀食方向无规律。在缺饵条件下,集于瓶中的幼虫彼此残食,唯留剩强者。幼虫老熟后在虫道内以纤维作茧,化蛹其中。茧的一端约有1mm大小的圆孔,起透气排水作用。成虫羽化后,暂息茧中2~3日,待体色固定后扩大茧孔而脱出,经几天补充营养即交配繁殖。越冬幼虫4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下旬末至5月初为羽化盛期,越冬代成虫的雌性比例高达70~80%,此后各代性别渐趋平衡。7~8月,黑体型成虫所占比例高于棕体双带型。一年中5月下旬至6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幼虫密度最大,为害最烈。各代历期差异较大,第1代32~44天,第2代28~33天,第3代23~26天,第4代30~35天,第5代(越冬代)105~148天。饲以美人蕉可以取食,但不繁殖。成虫喜温湿,抗寒力很差,分布区域受温度因子的限制。在贵州,凡是香、芭蕉不能结果或果穗不能正常成熟,冬季蕉叶易受冻害的生态环境,香蕉蛀茎象甲都不能定居。1981~1983年,作者分别于10月在都匀市郊的蕉树上接成虫20头,冬季全死亡,记录数据年均温15.9℃,最冷月均温5.6℃。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蛀杆害虫 |
防治办法: |
(1)严格蕉苗检疫,禁止带虫苗进入新区。(2)随时剥除蕉株枯腐叶鞠,破坏成虫潜居场所。根据成虫有群趋倒伏蕉株取食产卵的习性,割蕉后有意在蕉田放置适量假茎,诱杀成虫和消灭幼虫,减少对健株产卵为害。(3)对受害严重,长势过弱的蕉树,应及早毁之。处理方法:连同蕉头一并砍掉,纵剖全株,再将其断碎,浇以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毒杀,埋于蕉地中。这样既杀虫,又肥土,坚持下去有机质年增,地力不衰。(4)化学防治。蕉果是农药富集的主要器官,化防应选用无残毒的高效品种。用90%晶体敌百虫或18%杀虫双水剂、2.5%敌杀死乳油等,按常规使用浓度喷雾蕉茎中、下部至滴水,毒杀成虫。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