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小麦吸浆虫 |
害虫别名: | 没有别名信息! |
害虫学名: |
Sitodiplosis mosellana (Géhin)、 Contarinia tritici(Kirby) |
害虫英文名: |
Grain gall midge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双翅目 ,瘿蚊科,小麦吸浆虫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没有形态图信息! |
|
形态描述: |
麦红吸浆虫雌成虫体长 2~2.5(mm), 翅展 5mm 左右 , 体桶红色。复眼大 ,黑色。前翅透明 , 有 4 条发达翅脉 , 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触角细长 , 雌虫触角 14 节 , 念珠状 , 各节呈长圆形膨大 , 上面环生 2 圈刚毛。胸部发达 , 腹部略呈纺锤形 , 产卵管全部伸出。雄虫体长 2mm 左右 , 触角 14 节 , 其柄节、梗节中部不缢缩 , 鞭节 12 节 , 每节具 2 个球形膨大部分 , 环生刚毛。卵长 0.09mm, 长圆形 , 浅红色。幼虫体长约 2~3mm, 椭圆形 , 橙黄色 , 头小 , 无足 , 蛆形 , 前胸腹面有 1 个 "Y" 形剑骨片 , 前端分叉 , 凹陷深。蛹长 2mm,裸蛹 , 橙褐色 , 头前方具白色短毛 2 根和长呼吸管 1 对。
麦黄吸浆虫 雌体长 2mm 左右 , 体鲜黄色 , 产卵器伸出时与体等长。雄虫体长 1.5mm, 腹部末端的抱握器基节内缘无齿。卵长 0.29mm, 香蕉形。幼虫体长 2~2.5(mm), 黄绿色 , 体表光滑 , 前胸腹面有剑骨片 , 剑骨片前端呈弧形浅裂 , 腹末端生突起 2 个。蛹鲜黄色 , 头端有 1 对较长毛。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小麦、大麦、青稞、燕麦、黑麦、雀麦 |
为害状描述: | 均以幼虫吸食麦粒浆液 , 出现瘪粒 , 严重时造成绝收 , 是毁灭性害虫 |
|
发生为害规律: |
麦红吸浆虫年生 1 代或多年完成一代 , 以末龄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或越冬。翌年当地下 1Ocm 处地温高于 10 ℃时 , 小麦进入拔节阶段 , 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到表土层 , 1Ocm 地温达到 15 ℃左右 , 小麦孕穗时 , 再结茧化蛹 , 蛹期 8~10 天 ;1Ocm 地温 20 ℃上下 , 小麦开始抽穗 , 麦红吸浆虫开始羽化出土 , 当天交配后把卵产在未扬花的麦穗上 , 各地成虫羽化期与小麦进入抽穗期一致。该虫畏光 , 中午多潜伏在麦株下部丛间 , 多在早、晚活动 , 卵多聚产在护颖与外颖、穗轴与小穗柄等处 , 每雌产卵 60~70 粒 , 成虫寿命约 30 多天 , 卵期 5~7 天 , 初孵幼虫从内外颖缝隙处钻入麦壳中 , 附在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为害 15~20 天 , 经 2 次蜕皮 , 幼虫短缩变硬 , 开始在麦壳里蛰伏 , 抵御干热天气 , 这时小麦已进入蜡熟期。遇有湿度大或雨露时 , 苏醒后再蜕一层皮爬出颖外 , 弹落在地上 , 从土缝中钻入 1Ocm 处结茧越夏或越冬。该虫有多年休眠习性 , 遇有春旱年份有的不能破茧化蛹 , 有的已破茧 , 又能重新结茧再次休眠 , 休眠期有的可长达 12 年。河北麦红吸浆虫于 60 年代、 80 年代后期及 90 年代中期 (1994~1996 年 ) 三次猖獗发生 , 其原因一是随着肥水条件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 , 湿润肥沃的条件利其羽化和存活 , 小麦 -玉米 -小麦种植方式发生重。二是吸浆虫抗逆力强 , 条件不适时可在土壤中休眠 6~12 年。三是缺少抗 ( 耐 ) 虫品种。四是虫情监测困难 , 漏查较多。麦黄吸浆虫年生 1 代 , 成
虫发生较麦红吸浆虫稍早 , 雌虫把卵产在初抽出的麦穗上内、外颖之间 , 幼虫孵化后为害花器 ,以后吸食灌浆的麦粒 , 老熟幼虫离开麦穗时间早 , 在土壤中耐湿、耐旱能力低于麦红吸浆虫。 其他习性与麦红吸浆虫近似。
吸浆虫发生与雨水、湿度关系密切 , 春季 3~4 月间雨水充足 , 利于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土表、化蛹、羽化、产卵及孵化。此外麦穗颖壳坚硬、扣和紧、种皮厚、籽粒灌浆迅速的品种受害轻。抽穗整齐 , 抽穗期与吸浆虫成虫发生盛期错开的品种 , 成虫产卵少或不产卵 , 可逃避其为害。主要天敌有宽腹姬小蜂、光腹黑蜂、蚂蚁、蜘蛛等。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花果害虫 |
防治办法: |
(1) 选用抗虫小麦品种如徐州 21 号、徐州 211 、北农 9549 、马场 2 号、洛阳 851 、洛阳 852 、樊寨 4 号、成农 151 、武农 99 号、临 50744 、 3886 、 3401-05 、 S 山东 928802 、河农8452 、陕 927 、 94 鉴 47 、郑农 8 号、 9123 、百农 12 、 935053 、商麦 8802 、 4179 、河矮 3 、遗 4514 、 KOK 等 , 各地可因地制宜使用。 (2) 调整作物布局改善农田环境 , 推广小麦一大豆、小麦或小麦、棉 花一体化种植模式 , 优化组装综防技术。 (3) 狠抓各虫态防治。小麦吸浆虫在地下生活时间长、虫体小、数量多 , 应进行三步防治。一是在小麦播种前撒毒土防治土中幼虫 , 于播前进行土壤处理。每 667㎡ 用 48% 毒死蜱或 50% 辛硫磷乳油 200ml, 对水 5 kg, 喷在 2Okg 干土上 , 拌匀制成毒土撒施在地表 ,耙耱或翻入土表层有效。二是在小麦孕穗期撒毒土防治幼虫和蛹 , 是防治该虫关键时期。当土温 15 ℃时 , 小麦正处在孕穗阶段 , 吸浆虫移至土表层开始化蛹、羽化 , 这时是抵抗力弱的时期 , 南方麦区于 3 月下旬 ~4 月上旬冬小麦拔节期 ; 北方春麦区于 5 月进人拔节后 , 土内幼虫破茧上升土表时每 667㎡ 用 48% 毒死蜱乳油 300 m1, 拌土 1Okg 制成毒土 , 均匀撒在地表后 , 进行锄地 , 把毒土混入表土层中。也可在小麦抽穗前 3~5 天 , 于露水落干后撒毒土 , 可有效地消灭蛹和刚羽化在表土活动的成虫。三是小麦抽穗开花期即 80% 抽出穗时防治成虫。小麦抽穗时土温 20 ℃ , 成虫羽化出土或飞到穗上产卵 , 这时结合防治麦扬 , 喷洒 10% 吡虫啉 ( 大功臣、康福多 ) 可湿性粉剂或 50% 辛硫磷乳油或 80% 敌敌畏乳油 2000 倍液 , 或 2.5% 溴氰菊酯乳油或 20% 杀灭菊酯乳油 3000倍液 , 或 48% 毒死蜱乳油 2Oml/667㎡ 对水 12.5kg。有条件或应急时也可用 40% 乐果乳油或 50% 辛硫磷乳油、 80% 敌敌畏乳油 100 ml, 对水 15kg 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水源不方便的地区或坡地 ,667㎡ 用 80% 敌敌畏乳油 100 ml, 对水 1~2 kg, 喷拌在 2Okg 细土上制成毒土撒施在麦田中也有较好防效。该虫卵期较长 , 发生重的地块可连续防治 2 次。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