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粟穗螟 |
害虫别名: | 粟缀螟 |
害虫学名: |
Mampava bipunctella Ragonat |
害虫英文名: |
Foxtail millet webworm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鳞翅目 , 螟蛾科,粟穗螟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没有形态图信息! |
|
形态描述: |
成虫体长 7~11(mm), 翅展 21~27(mm), 体、前翅白色略带红色 , 前翅前缘具小黑点 5 个 , 中室中央及端部各生 1 个黑点 ; 后翅白色 , 半透明无斑点。卵长 0.5mm, 椭圆形 , 初产时乳白色 , 后变黄至灰褐色。末龄幼虫体长约 2Omm, 蜡黄色 , 胸部、腹部背面生浅红褐色纵纹 2 条。蛹长 10~12(mm), 长纺锤形 , 尾端略尖 , 黄褐色 , 无尾刺。 |
症状图: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粟、高梁、玉米、黍 |
为害状描述: | 以幼虫在谷子、高梁、茶的穗上吐丝结网 , 在网中蛀食籽粒 , 致受害穗籽粒空瘪 , 穗头颜色污黑 , 附有破碎籽粒和粪粒。并能随粮食进仓后继续为害。 |
|
发生为害规律: |
华北、华东年生 2 代 , 西南年生 1~3 代 , 以老熟幼虫在谷子或高粱穗内、场面四周及仓库缝隙越冬。华北、华东翌年 6 月化蛹 ,7 月上中旬羽化 , 一代幼虫为害盛期为 7 月上旬 ~8 月上旬 , 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 8 月中旬 ~9 月上旬。江苏扬州越冬成虫 7 月上旬羽化产卵 ,1 代幼虫在 7 月中下旬为害春高梁 , 老熟幼虫在穗上结茧化蛹 , 蛹期 6~7 天。 7 月下~8 月上旬进入 1 代成虫羽化盛期 ,2 代幼虫为害夏高梁 ,9 月上旬以老熟幼虫越冬 , 个别的能化蛹、羽化、产卵。3 代幼虫为害播种晚或迟熟的夏高粱。成虫趋光性强 , 夜晚活动 , 喜欢把卵产在半抽穗或刚抽穗的嫩穗上 , 每处 2~3 粒 , 每雌产卵 200~300 粒 , 卵期 3~4 天 , 幼虫共 6 龄 , 历期 24~28 天。初孵幼虫先在籽粒顶端咬一小孔 , 钻入粒内为害 ,2 龄后可转粒 , 每只幼虫可食害谷粒 30~40 个。该虫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 凡越冬虫量大 , 冬季气候温暖 , 夏季雨水较多的年份 1 代为害重。 8 月上中旬雨水均匀 , 雨量大于 100mm, 且暴雨次数不多 , 第 2 代有可能发生重。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蛀食害虫 |
防治办法: |
(1) 在场面晾晒高梁、谷子穗时 , 四周堆置一些禾草 , 诱使幼虫爬人 , 早晨用石破压死谷草下的幼虫。 (2) 掌握在卵孵盛期或幼虫 2 龄前喷洒苏云金杆菌Bt乳剂 700 倍液或 2.5% 溴氰菊酯 ( 敌杀死 ) 乳油 3000 倍液、 42% 三唑磷 ( 特力克 ) 乳油 2000 倍液 , 对该虫防效明显 且对高粱安全。高粱对敌百虫、敌敌畏、杀螟松敏感 , 用后即产生药害 , 生产上不要使用。 |
为害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