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虫害

桑树皑粉蚧

作者:Crisicoccus moricola Tang 来源:不详 发表时间:2007-06-18 点击:
【字号:   打印
害虫中文名: 桑树皑粉蚧
害虫别名: 没有别名信息!
害虫学名: Crisicoccus moricola Tang
害虫英文名:
分类地位: 昆虫纲同翅目,粉蚧科,桑树皑粉蚧
为害作物: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形态图:
没有形态图信息!
形态描述: 雌虫体椭圆形,长1.68mm,宽约1.25mm。触角8节,长约0.29mm。3对足发达,后足基节有亮孔,无爪齿。前、后背孔明显。腹脐一个位于3~4腹节腹板间。脏环发达,6根环毛。体背板和腹板上有分布均匀的三格腺,管腺分大、小两型,大的分布在背板和腹板边缘,小的分布在全体背、腹板上。6对刺孔群限于腹部存在。本种背、腹面均布满腺管。尾瓣腹面有硬化棒。卵长椭圆形,长0.3mm,宽0.1mm。初产时淡黄色,孵化时为淡褐色。若虫初孵若虫体长椭圆形,淡褐色,长0.5mm,宽0.2mm。性活跃,被有少量白粉,触角8节。二龄若虫体红褐色,长1mm,宽0.6mm。开始固定取食,被有大量白粉。取食后又开始爬行。
症状图:
为害症状:
为害作物名:
为害状描述:被害后的桑树叶片卷曲,皱缩不平,果实萎缩掉落,严重时整株树势衰弱,极易遭受病虫害侵染。
发生为害规律: 在包头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和二龄若虫在卵囊中越冬。每年4月下旬若虫开始活动并爬向小枝条上取食;6月上旬为成虫期,产卵期为3~5天,6月底卵孵化,7月初二龄若虫转移到叶上固定取食,8月中旬成虫产卵、孵化后再转移到叶上取食,直至9月下旬二龄若虫转移到小枝权处的卵囊内越冬。该粉蚧的卵产于粉状的白色卵囊内,每雌产卵100~150粒。卵孵化一般经过6天左右,初孵若虫较活跃,爬往小枝条上或叶片背面取食,初孵若虫2~3天后出现白色粉状物。该阶有取食嫩叶的习性,若虫不取食老叶。雌成虫产卵后即死亡。若虫期一般为50~60天,成虫期为10~12天。
预测预报:
为害分类: 吮吸式害虫
防治办法: (1)北方桑树休眠期用硬毛刷或钢丝刷刷掉枝条上的越冬雌虫,剪除受害严重的枝条,之后喷洒5%矿物油乳剂或机油乳剂(苏州产商品名蚧瞒灵)。(2)保护利用天敌。(3)南方在介壳尚未形成的初孵若虫蚧段,用10%柴油和肥皂水混合后,喷雾或涂沫,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500~9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防治介壳虫效果好。在桑白蚧低龄若虫期用20倍的石油乳剂加0.1%的上述杀虫剂一种喷洒或涂抹;当介壳形成以后进入了成虫蚧段防治较困难,桑农有的用20~25型洗衣粉20%溶液涂抹,有用普通洗衣粉2kg,加火油1kg,对水25kg喷淋或涂抹也有效。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桑蓑蛾

下一篇:桑始叶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