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中心
数据仓库
当前位置:首页-数据仓库-虫害

桑天牛

作者:Apriona germari (Hope) 来源:Mulberry boror 发表时间:2007-06-18 点击:
【字号:   打印
害虫中文名: 桑天牛
害虫别名: 褐天牛 、 桑干黑天牛 、 粒肩天牛 、 桑牛
害虫学名: Apriona germari (Hope)
害虫英文名: Mulberry boror
分类地位: 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桑天牛
为害作物: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形态图:
形态描述: 成虫体长26~51(mm),宽8~16(mm),黑褐至黑色,密被青棕或棕黄色绒毛。触角丝状,11节,第1、2节黑色,其余各节端半部黑褐色,基半部灰白色。前胸背板前后横沟间有不规则的横皱或横脊,侧刺突粗壮。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光亮的颗粒状突起,约占全翅长的1/4~1/35翅端内、外角均呈刺状突出。卵长椭圆形,长6~7(mm),稍扁而弯,初乳白后变淡褐色。幼虫体长60~80(mm),圆筒形,乳白色。头黄褐色,大部缩在前胸内。胴部13节,无足,第1节较大略呈方形,背板上密生黄褐色刚毛,后半部密生赤褐色颗粒状小点并有"小"字形凹纹;3~10节背、腹面有扁圆形步泡突,上密生赤褐色颗粒。蛹长30~50(mm),纺锤形,初淡黄后变黄褐色,翅芽达第3腹节,尾端轮生刚毛。
症状图:
为害症状:
为害作物名:苹果、梨、李、枇杷、核桃、柑橘、山楂、海棠、无花果、杏、木菠萝、桑、槟沙果、樱桃
为害状描述:成虫食害嫩枝皮和叶;幼虫于枝干的皮下和木质部内,向下蛀食,隧道内无粪屑,隔一定距离向外蛀1通气排粪屑孔,排出大量粪屑,削弱树势,重者枯死。近年该天牛在北京、山西、河北、湖南为害苹果、桑树猖獗,应引起重视。
发生为害规律: 北方2~3年1代,广东1年1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寄主萌动后开始为害,落叶时休眠越冬。北方幼虫经过2或3个冬天,于6~7月间老熟,在隧道内两端填塞木屑筑蛹室化蛹。蛹期15~25天。羽化后于蛹室内停5~7天后,咬羽化孔钻出,7~8月间为成虫发生期。成虫多晚间活动取食,以早晚较盛,约经10~15天开始产卵。2~4年生枝上产卵较多,多选直径10~15(mm)的枝条的中部或基部,先将表皮咬成"U"形伤口,然后产卵于其中,每处产1粒卵,偶有4~5粒者。每雌可产卵100~150粒,产卵约40余天。卵期10~15天,孵化后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向枝条上方蛀食约1cm,然后蛀入木质部内向下蛀食,稍大即蛀入髓部。开始每蛀5~6(cm)长向外蛀1排粪孔,随虫体增长而排粪孔距离加大,小幼虫粪便红褐色细绳状,大幼虫的粪便为锯屑状。幼虫一生蛀隧道长达2m左右,隧道内无粪便与木屑。
预测预报:
为害分类: 蛀食害虫
防治办法: (1)结合修剪除掉虫枝,集中处理。(2)成虫发生期及时捕杀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3)成虫发生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喷洒40%乐果乳油500倍液,枝干上要喷周到。(4)成虫产卵盛期后挖卵和初龄幼虫。(5)刺杀木质部内的幼虫。找到新鲜排粪孔用细铁丝插入,向下刺到隧道端,反复几次可刺死幼虫。(6)毒杀幼虫初龄幼虫可用敌敌畏或杀螟松等乳油10~20倍液,涂抹产卵刻槽杀虫效果很好。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可从新鲜排粪孔注入药液,如50%辛硫磷乳油10~20倍液或上述药剂,每孔最多注10ml,然后用湿泥封孔,杀虫效果很好。(7)试用长效内吸注干剂,可用YBZ~II型树干注射机,注入长效内吸注干剂,也可用直径4~5(mm)钢钉在距地面50~80(cm)处斜向45度打孔,孔深3~4(cm),然后再用橡皮头滴管或兽用注射器注入注干剂。用药量计算暂借用林木计算法,即先量树干胸径,然后换算或查出直径,每cm直径注入药量0.5ml,直径10cm以上树木,应通过试验适当加大药量。这种方法除防治天牛有效外,还可兼治其他蛀干害虫和介壳虫、蚜虫等。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责任编辑:WangQ)

上一篇:桑伪棍蓟马

下一篇:桑蓑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