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中文名: |
茄黄斑螟 |
害虫别名: | 茄螟 、 茄白翅野膜 |
害虫学名: |
Leucinodes orbonalis Guenée |
害虫英文名: |
Eggplant borer |
分类地位: |
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茄黄斑螟 |
为害作物: |
没有为害作物名信息! |
形态图: |
没有形态图信息! |
|
形态描述: |
成虫:体长6.5~10mm,翅展约25mm。体、翅均白色,前翅具4个明显的黄色大斑纹。翅基部黄褐色。中室与后缘之间呈一个红色三角形纹。翅顶角下方有一个黑色眼形斑。后翅中室具一小黑点,后横线暗色,外缘有2个浅黄斑。卵:0.7×0.4mm,水饺状,脊上有2~5齿,初产白色,孵化前灰黑色。老熟幼虫:体长15~18mm,粉红色,幼龄期黄白色,头及前胸背板黑褐色。各节有6个黑褐色毛斑,前排4个,后排2个。蛹:8~9mm长,浅黄褐色,腹第三四节气孔上方有一突起。 |
症状图: |
| 没有症状图信息! |
|
为害症状: |
为害作物名: | 茄子、龙葵、马铃薯、豆类 |
为害状描述: | 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是茄子的重要害虫。幼虫为害蕾、花并蛀食嫩茎、嫩梢及果实,引起枝梢枯萎、落花、落果及果实腐烂。秋季多蛀害茄果,一个茄子内可有3~5头幼虫;夏季茄果虽受害轻,但花营、嫩梢受害重,可造成早期减产。 |
|
发生为害规律: |
在武汉年发生5代,以幼虫越冬05月份开始出现幼虫为害,7~9月为害最重,尤以8月中下旬为害秋茄最烈。成虫夜间活动,但趋光性不强。25℃下每雌可产卵200 粒以上,散产于茄株的上、中部嫩叶背面。卵的发育历期20~25℃为8~13天,30℃5~7天,35℃以上2~3天。在武汉7~8月份,幼虫历期10~15天,预蛹期2~3天,蛹期8~12天。夏季老熟幼虫多在茄株中上部缀合叶片化蛹,秋季多在枯枝落叶、杂草、土缝内化蛹。 |
预测预报: |
|
为害分类: |
花果害虫 |
防治办法: |
(1)茄子收获后,要清洁菜园,及时处理残株败叶,以减少虫源。(2)用性诱剂防治茄螟。成虫出现后,茄田设置诱捕器,把江苏金坛激素研究所开发生产的100μg性诱剂滴在2cm2 沪纸上,放入诱捕器中诱杀茄螟成虫。(3)幼虫孵化盛期喷洒20%氧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35%阿维?辛硫磷(保歼蛾)乳油1500 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如系生产A级绿色茄果类蔬菜,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
为害情况: |
|